光緒27年(1901年)9月,李鴻章簽訂《辛丑和約》兩個月後吐血辭世,而梁啟超於同年11月完成此傳為其蓋棺,原名《李鴻章—–中國四十年來大事記》。
本書是一本評傳,是梁氏論李鴻章之著。梁氏不愧為大才子,大學問家,僅以兩個月餘的時間完成此書,且條分釐析,將李鴻章所處的大時代,與滿清中國命運密切關係的幾個人生重要階段,分綱提要,品評宏論。至今仍是論李鴻章者之第一要書。梁氏完成此書時謹30之年紀。
李鴻章一生之功過,在其時代議論紛陳,梁啟超以「歷史研究法」之精義「以一個偉大人物對於時代有特殊關係者為中心,將周圍關係事實歸納其中」完成此評傳,對於李鴻章生平的記述處處緊扣著咸豐、同治、光緒以來的重大事件,並從所處時空背景、世界局勢分析,論及其擔任兵家、洋務、中日戰爭、外交家等角色,皆與中國命運相關。
為了對李鴻章有綜括性的了解,他將古今中外人物,如諸葛亮、郭子儀、王安石、秦檜、曾國藩、李秀成、張之洞、袁世凱、俾斯麥、格蘭斯頓、伊藤博文等人之性格與行事風格拿來與之相較,資料翔實豐富,乃能凸顯李氏在各個角度的性格與位置。李鴻章在滿清一朝,「總握兵戎,轉戰四方,參與機要,而當外交之衝,宰制機輔,垂三十年之久,死後復封侯爵……功高位尊,誠滿清一代漢人中之不可多得也……」就其在當時中國地位之重要,「吾不能不謂其非英雄也」「以中上之才,遇無上之機,因得功成名就。」這是梁氏論李鴻章的基調。
梁氏在本書雖為論李鴻章,實際上乃在綜論滿末中國之重要大事紀,宏觀博論。後來梁氏因戊戌變法失敗滯留日本,時外相伊藤博文還曾舉此書謂,如此優秀的人才,中國竟不能容。言下之意對梁氏以及本書極為讚賞。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廣東新會人,字卓如,又字任甫,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12歲中秀才,15歲中舉人。1890年起從學於康有為;1895年在北京與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1898年戊戌變法未成,亡命日本14年。民國成立後返國,結束流亡生涯。
一生於政治及學術界都有所貢獻,其政治主張雖時變而有原則;他喚起求變思想,誘發了中國知識份子的甦醒和自覺;他的「先破壞後建設」革命理論,點燃了革命運動的火種;他維護共和的堅決和執著,使袁世凱的「帝制」與張勳的「復辟」煙消雲散。民國九年初,自歐洲考察返國,決定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國民實際基礎之教育事業,如組織共學社,發起講學社等。先後執教於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東南大學,並任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的導師、北京圖書館館長、司法儲才館館長等職。
一生著述,不下一千四百萬言,其重要著作僅列數種如下:《變法通議》、《飲冰室文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墨經校釋》、《清代學術概論》、《歐遊心影錄》等。
目錄
〈序例〉
1緒論
2李鴻章之位置
中國歷史與李鴻章之關係
本期歷史與李鴻章之關係
3.李鴻章未達以前及其時中國之形勢
李鴻章之家世
歐力東漸之勢
中國內亂之發生
李鴻章與曾國藩之關係
4兵家之李鴻章(上)
李鴻章之崛起與淮軍之成立
當時官軍之弱及餉源之竭
江浙兩省得失之關係
常勝軍之起
李鴻章與李秀成之進敵
淮軍平吳之功
江蘇軍與金陵軍浙江軍之關係
金陵之克復
5兵家之李鴻章(下)
捻亂之猖獗
李鴻章以前平捻諸將之失機
曾李平捻方略
東捻之役
西捻之役
6洋務時代之李鴻章
洋務之治績
北洋海陸兵力
李鴻章辦理洋務失敗之由
7中日戰爭時代之李鴻章
中日戰爭禍胎
李鴻章先事之失機
大東溝之戰
平壤之戰
甲午九十月以後大概情況
致敗之由
李鴻章之地位及責任
8外交家之李鴻章(上)
天津教案
法越之役
中日天津條約
議和日本
停戰條約與遇刺
中日和約及其功罪
9外交家之李鴻章(下)
三國代索遼東
中俄密約
李鴻章歷聘歐洲任外交官時代
膠州之役
旅順大連威海廣州灣九龍之役
李鴻章出總督
10投閑時代之李鴻章
日本議和後入閣辦事
巡察河工
兩廣總督
11李鴻章之末路
義和團之起
李鴻章之位置
聯軍和約
中俄滿州條約
李鴻章薨逝
身後恤典
12結論
李鴻章與古今東西人物比較
李鴻章之軼事
李鴻章之人物
〈結論〉
〈附錄〉李鴻章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