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故事集」為19世紀初的改寫版,共精選莎翁故事16篇。《一報還一報》為本系列書第12個故事。本系列書單元豐富多元,除故事英漢對照之外,並包括「推薦」、「莎士比亞簡介」、「編撰簡介」、「導讀」、「練習」等等,詳列中英文註釋、音標,並附有精美插圖,是最佳的英語學習讀物。《一報還一報》劇名典出《聖經.馬太福音》第七章:「你們用什麼量器量別人,也必用什麼量器被量。」故名思義,本劇頗具人性和公義的意味,其中涉及了諸多觀念,例如道德、性慾、死亡、公權力的濫用,以及危機時刻的人性呈現等等。
在十六世紀的歐洲,美貌女子被迫獻身以保全親人性命,是很常見的故事,而這也正是本劇的基本架構之一。「貞潔」與「罪」同時徘徊在人性與法律之間,既不應要求人人皆聖,亦不應一味地原諒罪人,一報自會還一報。
二十世紀初,有批評家認為不應再以自然主義的閱讀習慣來看待此劇,轉而將此劇視為寓言故事,用以宣揚基督教精神。不贊同此一說法的學者,則有將此劇歸類為「悲喜劇」(tragi-comedy)、「問題劇」(problem play)或「陰鬱喜劇」(dark comedy)等。
書系簡介
本叢書「莎士比亞故事集」譯自蘭姆所改寫的Tales From Shakespeare。本系列特價圖書內容豐富多元,除故事以英漢對照呈現之外,並包括「推薦」、「莎士比亞簡介」、「編撰簡介」、「導讀」和「練習」等等,詳列中英文註釋、音標,並附有精美插圖,是最佳的英語學習讀物。
原書共收錄20則莎士比亞的故事,本書系擷取其中16則,共分16冊。
故事包括:
譯者 / 導讀 / Exercises撰寫者簡介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紐約州立大學戲劇研究所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特約編譯撰稿。餘暇時,愛好戲劇、舞蹈、文學和音樂。
審訂者簡介
1952年生於美國,北密西根大學教育碩士,美國執證教師。錄過許多廣播和電視的英語學習節目,裨益無數莘莘學子,亦曾在中國和臺灣教授英語。他與景黎明女士合著的作品計有The Best Children’s English Songs、The Best English Songs 9、《生活英語 Small Talk》(World Talk, Small Talk),以及《讀鵝媽媽歌謠學英語》(World Talk, New Mother Goose)。
生於1955年,四川省成都人,四川大學英語碩士。曾任四川師範大學英語副教授,並曾獲得四川省英語教學成果獎和翻譯獎。現為專業翻譯及作家。作品有《高高飛出西藏山谷》(Flying High out of a Tibetan Valley)。譯著有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生活在他方》(Life Is Elsewhere)和《玩笑》(The Joke)、伊凡.克里瑪(Ivan Klima)的《我快樂的早晨》(My Merry Mornings),以及亞歷山大.索忍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的《第一圈》(The First Circle)等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