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序
壹、四念處講記
修四念處的究竟目標——智慧
身念處
受念處
心念處
法念處
大乘觀空的方法
貳、四正勤講記
前言
四正勤是三十七道品的內容之一
一、小乘的四念處觀
二、大乘的四念處觀
四正勤的異名
善法與惡法
一、十善法與十不善法
二、心的善與不善
三、以善止惡即是修行
四正勤的內容
一、五蓋
二、五種善根
修行四正勤在大小乘的重要性
精進的種類
佛教基本三經皆重視精進行
一、《八大人覺經》
二、《四十二章經》
三、《佛遺教經》
結論
參、四如意足講記
四如意足是四種定境
修證次第中的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的內容
一、欲如意足
二、精進如意足
三、心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
四如意足即是四種三摩地
一、欲三摩地
二、勤三摩地
三、心三摩地
四、觀三摩地
四如意足即是四神足
四如意足為何稱為四神足
四神足不是神足通
肆、五根五力講記
前言
何謂五根及五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五根?
一、信根增長
二、精進根增長
三、念根增長
四、定根增長
五、慧根增長
五力的功用
五根五力的經證及論證
一、《雜阿含經》卷二十六第六四七經
二、《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二〈結禁品〉第四十六第八經
三、《俱舍論頌疏論本》卷二十五
四、《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
五、《大智度論》卷十九
問答
伍、七覺支講記
三十七道品第六科
何謂七覺支?
一、七覺支的名稱
二、七個項目
七覺支的意義
一、念覺支
二、擇法覺支
三、精進覺支
四、喜覺支
五、除覺支
六、定覺支
七、捨覺支
《阿含經》中的七覺支修持及其功用
一、先行修持
二、七覺支的修習
三、修持七覺支的功德
大乘經論中的七覺支
一、《維摩經》卷中〈問疾品〉
二、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九
三、天台智顗的《法界次第初門》卷中
陸、八正道講記
何謂八正道?
八正道的地位
八正道是捨苦樂二邊的中道行
八正道的定義
八正道的內容
一、正見
二、正志
三、正語
四、正業
五、正命
六、正方便
七、正念
八、正定
八正道與三增上學
八正道與四聖諦
八正道與十二因緣
八正道是三乘共法
八正道即為大乘佛法
出離三界的八正道
附錄
英文版《菩提之道——三十七道品》編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