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在阻止環境危機的同時消除貧困和不平等嗎?
擺脫貧困的過程往往要消耗更多資源,給生態環境帶來更大壓力,而治理污染的措施反過來可能導致失業激增、物價上漲,最終由窮人“買單”。面對這一兩難問題,本書提出新的見解:社會正義和綠色世界的目標可以相容,但需要公共政策做出實質性轉變。作者詳細分析、對比了北美、歐洲發達國家和亞洲、非洲發展中國家的種種案例,也尋訪了不同國家成功治理的經驗,給出了碳稅政策設計的利益傾斜機制、國家與地方的環保權責劃分、綠色就業崗位的創造等具體方案。長期來看,正是弱勢群體從環境保護中獲益最多;改善環境,與政府、企業和普通人都關係重大。這是一部綠色行動指南,既體現經濟學家的政策敏銳度,又飽含哲學家對正義本質的思考,更有作為地球公民的自覺意識。在作者的藍圖裡,環境保護不再是奢侈的道德選擇,我們終將邁向社會與環境的雙重正義。
目錄
◆ 新版序言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不可持續發展之中的經濟不平等
第一章 經濟不平等:不可持續的因素?
第二章 經濟不平等:趨勢與原因
◆ 第二部分 社會不平等與環境不平等的惡性循環
第三章 獲取環境資源的不平等
第四章 暴露於環境風險的不平等
第五章 污染者責任的不平等
◆ 第三部分 我們需要什麼社會政策和生態政策?
第六章 在有限世界中減少不平等
第七章 本地鬥爭還是國際協作?
◆ 結論
◆ 注釋
◆ 致謝
作者介紹
盧卡·尚塞爾 (Lucas Chancel)
法國經濟學家,巴黎經濟學院世界不平等實驗室的聯合主任和高級經濟學家,在巴黎政治學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