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春夢》是海明威確立其文學地位的代表作,為海明威半自傳小說,也是二十世紀在小說藝術上具有經典意義的重要作品。
※如同許多熟諳歐美文壇動向的評論家所指出的,它是一部張揚人道主義精神的反戰小說;然而,海明威在書中所表達的理念與情感,其實遠遠不止於人道與反戰,而已逕自揭露了世界大戰的荒謬性,從而嚴肅批判了現代西方文明的本質。
※1929年《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海明威的第一部獲利成功之作出版:初版八萬本,四個月內銷售一空。
若不是由於海明威在《戰地春夢》中所呈示的戰爭場景之可怖與荒謬,其真實感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則這些直接揭明反權威、反傳統的理念與表述,也未必能引起風起雲湧的共鳴與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在義大利前線作戰的亨利中尉因傷而轉到米蘭住院治療,住院期間,與女護士凱瑟琳日久生情,戰火的無情與戰爭的荒謬,使得兩人緊密結合在一起。當亨利傷癒重返戰地,義大利軍隊已準備撤退。義大利統治者認為戰敗原因是由於軍官叛逃,於是派出憲兵四處追捕軍官。亨利被擄獲,但伺機跳入河中遁逃,成為一名逃兵。從此,這荒謬的一切已與他無關,他只想去找凱瑟琳,過著屬於兩人的平凡幸福。然而,意料之外的打擊卻在前方等待著他……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應徵義大利軍的紅十字會救護車司機,腿部被迫擊砲碎片炸成重傷,住院期間結識一位女護士,兩人墜入愛河。這段戀情雖未能長久,海明威卻始終難以忘懷,日後他的著名小說《戰地春夢》,即以該名護士為女主角。
海明威在小說序中說:「這本書是一部悲劇,這個事實並沒有使我不愉快,因為我相信,人生就是一部悲劇,也知道人生只能有一個結局。」
海明威筆下的「硬漢」,不是為了換取什麼樣的利益或名聲,所以去經歷那些痛苦折磨,去克服那些看來如此嚴酷的挑戰,不,痛苦、折磨、挑戰,本身就是目的。——知名作家楊照
【書中名句】
◎沒有一件事情比打仗更糟糕。
◎我們思考,我們看書,我們不是農民,我們是機械師,但是連農民也有知識,不信賴戰爭,人人都討厭這一仗。
◎你愛一個人,就希望為他做點事情。你渴望犧牲。你渴望服務。
◎你要什麼,我也要什麼。不再有我自己了。只有你要的一切。
◎但若你一無所有,不怕損失,生命便不難安排了。
◎我們生來就擁有一切,我們卻不知情。我們得不到什麼新的東西。我們初生時完整無缺。
◎戰爭已隔得老遠。說不定根本沒有戰爭,此地就沒有。這時候我深深體會到我的戰地生涯結束了,但是我並不覺得它真的已成過去,我的心情像一個逃學的孩子,到了某一時刻不禁想起教室裡的情形。
◎男人常想一個人清靜清靜,女孩子也常想一個人獨處,然而他們若彼此相愛,就會忘記對方這一點。
◎這世界折損每一個人,事後很多人的傷口反而更頑強。但是折不斷的只好幹掉,這世界便大剌剌地毀滅了非常善良,非常溫厚,非常勇敢的人。
◎大家以為老人家有智慧,這是一大錯誤的見解,老人不會變聰明,他們只是更謹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
美國、古巴記者及作家。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晚年在愛達荷州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腿部被迫擊砲碎片炸成重傷,住院期間結識一位女護士,兩人墜入愛河。日後他的著名小說《戰地春夢》,即以該名護士為女主角。二次大戰,海明威親身參與游擊隊的戰役,並以1936年參與西班牙內戰的經歷,寫成著名的《戰地鐘聲》。在海明威與第二任妻子寶琳居住西礁島時,其身分從美國最著名的作家搖身一變為美國最著名的漁夫。《老人與海》的故事便緣起於此,並於1954年以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譯者簡介
葉純
資深翻譯,曾參與過多本經典文學作品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