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微觀視角透視盛世,一日窺見乾隆帝的多重面向。本書獨闢蹊徑,選取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1765年1月28日)這一看似平凡的日子,通過詳實的史料還原乾隆帝從淩晨四時到深夜的十二時辰生活軌跡。從朝祭、政務到賞玩文物,從孝道倫理到文化信仰,層層疊加的時間維度展現了乾隆帝作為帝王、丈夫、兒子、收藏家的複雜形象,以及盛世之下的隱憂。
2. 歷史學者嚴謹還原乾隆帝生活細節。作者吳十洲深耕清史研究,依託《清實錄》《起居注》等原始檔案,結合奏摺、禦制詩、文物記錄,以通俗筆法將專業史料轉化為生動敘述,嚴謹還原乾隆帝的政務決策、藝術鑒賞與生活細節:誰是乾隆帝一生念念不忘的心頭愛?乾隆帝喜歡誰的書法?喜歡誰的畫兒?他喜歡雪嗎?他重視農業嗎?他會接見基層官員嗎?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乾隆皇帝。
3. 一百二十餘幅彩插,再現歷史場景。彩圖修訂版收錄紫禁城平面圖,郎世甯、董邦達等清宮畫作,乾隆帝御筆書畫及三希堂珍寶,紫禁城歷史照片和現代攝影作品等珍貴插圖,圖文並茂,讓歷史場景躍然紙上。
4. 四色精裝,沉浸式體驗盛世帝王的一天。本書紙面精裝,封面局部燙金,書名及封底日晷採用磨砂UV,還原正月初八日紫禁城殘雪質感。四色印刷,色調溫潤古樸,書前特別附有“乾隆一日體驗卡”,內頁輯封設計巧妙結合中國傳統顏色,對應一日之時間變化。通過視覺化呈現,進一步降低閱讀門檻,讓檔案中的冰冷文字變為可感知的歷史溫度。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初八這一天是歷史上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歷史學者通過鉤沉史料,復原了乾隆皇帝從清晨到午夜的“日程表”,以此展現出乾隆朝乃至整個清代政治文化的特色。本書作者通過上諭、清宮檔案、禦制詩文、奏摺以及其他清代文獻,從清史及社會史角度,將乾隆帝一天的生活拆解為朝祭、大內起居、恭讀聖訓、聯賡對詩、批閱奏摺、召見臣工、品鑒古玩、宮闈生活、祭星等維度,以情文並茂的筆法,描繪出一個五十五歲、正處於人生巔峰、同時扮演著多重角色的有血有肉的乾隆帝,並展示清代政治文化的多個面向。
全書採用四色印刷,精選與乾隆帝相關的書畫、文物,紫禁城歷史照片和現代攝影作品等珍貴插圖,圖文互見,生動呈現了一個豐富立體的乾隆皇帝生活世界。
目錄
前言
引子 三冬瑞雪 上慰聖懷
子時至寅正以前,入眠。
去歲的臘月雪和新年的正月雪,幾乎灑遍了帝國的大江南北。各地大吏奏報瑞雪情形的摺子紛紛送達御前,其中不少奏摺博得龍心大悅。乾隆帝心中有著一條絕對通達的邏輯:降雪即豐登之兆。有了雪,二麥便可發榮滋長,來歲便可望豐獲。這樣才能糧價平減,社會平穩,天下大治。
一 後宮朝祭 弗墜遺風
東方微微露出些許白色,約摸在寅正時刻,一曲悠揚的祭神曲響起。這是清皇室在坤甯宮進行每日例行的朝祭。整個儀典幾乎用去了一個時辰,太陽已經照亮了整個紫禁城。這一天,乾隆帝未親詣朝祭,他在用心靈與祖先的靈魂對話。乾隆帝的視線由仰視蒼穹,轉而正視那被陽光映白的地平線,這是用理念、用儒家的理性精神來統治著的龐大帝國。
隆重的祭禮 佛多媽媽
受胙神肉
二 大內起居 皇家用度
寅正一刻請駕,卯正一刻出西華門入西苑同豫軒進早膳。宮廷裡的規矩是吃菜不許過三匙。乾隆帝喜以滋陰的燕窩、鴨子等食品為主,幾乎是餐餐都要有燕窩做的菜或湯。其主副食之豐盛,與精粗相宜、葷素搭配的中原飲食養生之道相合。不消一刻,他已經推開餐具起駕了。幾天後聖駕即將南巡,內務府《來文簿》為今人瞭解此次南巡提供了豐富的資訊。
“請駕” 禦膳與禦穿戴
皇家後勤:內務府 檔案中的第四次南巡
三 恭讀聖訓 鑒往知今
每日卯時進早膳之後,如在宮中,乾隆帝必于乾清宮西暖閣或弘德殿及養心殿暖閣,覽閱先皇實錄、聖訓。他感歎皇祖對漢文化的精熟深通與優待秀民的高明政策。先朝皇祖金戈鐵馬開創基業的事蹟令乾隆帝熱血沸騰。遵循儒道、選拔秀民的祖訓又使他冷靜從事。作為少數民族出身的清朝皇帝,掌握漢族文化,無疑是維護其統治的有效手段。
粲然備陳的乾清宮 “體皇祖之心為心”
“正大光明”匾額之後
四 重華聯句 君臣之道
辰初至巳初,此時的紫禁城就像是一個詩的王國,乾隆帝戴著桂冠,高高在上。君臣二十多人在重華宮茶宴聯賡對詩,他們用華麗的辭藻來讚美一尊雪象。乾隆帝理精辭熟,出口成詩,連作七首。他的詩不主張立異獵奇,不使用綺辭麗句。以詩紀事是高宗禦制詩之長,以詩言情則是其禦制詩之短。
四任“丞相” 建福宮小憩
重華宮茶宴 君臣聯句
五 奏本理合 總攬巨細
巳正至午正,乾隆帝從重華宮回到了養心殿。一疊厚厚的奏摺已放在案頭。乾隆帝的統治術實在是精微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天朝上上下下,事無巨細,他都要過問處置。乾隆帝這一天僅御覽雲南總督劉藻的奏摺就有六本。其具奏的時間是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雲南府至京師要用去三十餘天的時間。
奏摺制度 馭臣之術
軍機處之錄副奏摺 滿文機密奏摺
永寧經濟案
六 召見臣工 君為臣綱
未初至未正,下午一時許,乾隆帝於養心殿前殿面見各部引見的臣工。在被引見者中有文職的知縣、武職的遊擊。如此下層官員在選任赴職時都將得到引見,這無疑是其他朝代難以期冀的。引見的原因多種多樣。這一天,他召見了約五十人。
養心殿正殿 召見官員
七 三希御覽 皇室秘藏
酉初至酉正,忙碌了一天的乾隆帝盤坐在養心殿三希堂的炕榻上,醉心於賞玩古董與書畫。這時的他就像京師中一般老百姓玩鳥籠子、踢毽子、鬥蟋蟀、嗑瓜子、下棋、打麻將、聊大天兒一樣,隨性恬逸。據禦制詩,正月初一至初八,乾隆帝御覽過的有古董六件(玉器五件、瓷器一件)、書畫九件(繪畫八件、法書一件)。
三希堂 《石渠寶笈》與“西清四鑒”
禦制詩與文物
八 宮闈遺恨 孝道家殤
戌正晚八時,乾隆帝於養心殿后殿東稍間就寢。“內言不出”是儒家的倫理禁忌,因而在所有的宮廷記錄中找不到乾隆帝私生活的隻言片語,民間所說的“承幸簿”壓根就無存于清宮檔案中。乾隆帝在以生母皇太后為至孝物件的同時,提出以孝治天下的國策。他以特別挑剔的目光來苛求一切人,以至家人也成為其孝道的犧牲品。
香妃得寵 緬懷孝賢皇后
天性至孝的皇帝 古稀天子的家庭悲劇
烏拉納喇皇后 一代權臣和珅
九 民間祭星 宮禁孤影
正月初八日,在京師內有祭星的禮俗。戌正以後,各家要舉行順星的祭祀儀式,以燃燈為祭。帝國邊城烏裡雅蘇台駐紮著的一支錫伯族遠征軍又挨過了一個風雪交加、饑寒交迫的夜晚。這五千余名錫伯族遠征軍及其後裔,後來成為滿語唯一的繼承者。這也許是乾隆帝為滿洲文化流傳而書寫的最為精妙的一筆。
民俗祭星 太監出逃
三十年後的“十全老人” 錫伯部落的遠征
附錄
附錄一
《乾隆十二時辰》原版序 常建華
新體裁史書的嘗試之作————吳十洲著《乾隆一日》序 馮爾康
附錄二
乾隆帝后妃一覽表
乾隆帝皇子皇女一覽表
清代皇帝二十五印璽一覽表
後記
作者介紹
吳十洲
本名吳衛國,1953年生。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故宮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著有《乾隆十二時辰》《兩周禮器制度研究》《紫禁城的黎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