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生活在後現代和混合社會中,有必要糾正”全球化”的說法,把目光轉向”多極現代化與全球化”的研究計畫。本書即探討“多元現代性”觀念的論文集,作者均為當今歐美從事現代性研究的著名學者,本集收錄文章從不同角度探討“現代性”觀念,尤其注重“現代性”在亞洲國家的獨特發展道路,以多元現代性觀念挑戰以歐洲文明為中心的單一現代性觀念,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因此,更多的研究和理論化是可取的,以產生對”下一個社會”的洞察力,繼續推進我們所瞭解到的多現代性的研究計畫。
目錄
導論:多元現代性的新方案
第一部分 多元現代性:理論框架
多元現代性:理論框架和基本問題
文化間,還是現代性的文化闡釋間的對話:多元現代性在當代
艾森施塔特的普通社會學
第二部分 延伸研究計畫
從多元現代性到多元全球化
多極意味著多元思維:多種現代性
作為全球學術景觀的多元現代性論爭:更多機遇,還是窮途末路?
多元現代性和全球化/全球本土化:評艾森施塔特社會學
第三部分 研究的不同視角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階級、公民和個體化——基於U.貝克第二次現代性理論的分析
從拉丁美洲視角思考多元現代性:複雜性、邊緣性和多樣性
瞄準歐洲:歐洲社會的融合和離析
文章出處
作者介紹
周憲為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比約恩·阿爾珀曼是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教授。
杰哈德·普賴爾是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