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茲.卡夫卡,《失蹤者》
儘管逃亡,即使不見任何藏身之處
卡夫卡逝世百年原始手稿紀念版
「當那艘已經放慢速度的船駛進紐約港,他像在一道忽然轉強的陽光中一眼看見他已觀察多時的自由女神像。她持劍的手臂跟先前一樣高高舉起,自由的微風在她身旁吹拂。」
十七歲的卡爾.羅斯曼由於一樁醜聞被父母送往美國,必須在陌異的國度自力更生。每回看似找到棲身之所,卻旋即遭到驅離,處境愈來愈苛刻,即使如此,卡爾仍無畏地朝荒野前進。直到一天,他看見上百位天使矗立於高聳的基座,以金碧輝煌的長喇叭吹奏著不和諧音……
《失蹤者》為卡夫卡以想像中的新大陸為故事舞台的未竟之作,最初在一九二七年以《美國》為名問世。本書以重建原始手稿的校勘本為基礎,保留原稿拼字和標點,還原被卡夫卡摯友布羅德修改與刪除的部分,並收錄未完成的殘稿,期以忠實呈現的原稿文字,帶讀者一同領略卡夫卡筆下壯闊的美國風景。
◆專文導讀——耿一偉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卡夫卡難得寫了齣默片式的喜劇,這部小說歡迎每一個人,決定要加入《失蹤者》的人,我們在此向他道賀!」
◆特別收錄——德國流亡文學作家克勞斯.曼美國版專文導讀
「他必須在美國生活,從而擁有特別的機會。他的創造者希望他能夠證明自己值得擁有這個機會,不希望他走向毀滅。因為詩人在他的一切榮光和悲慘之中深愛著他所創造出的這個純真人物,他最心愛的夢想,他的繼承人。」
專文導讀
耿一偉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目錄
[導讀] 一部卓別林式的美國喜劇 耿一偉
失蹤者
第一章 司爐
第二章 舅舅
第三章 紐約近郊別墅
第四章 徒步前往拉姆西斯
第五章 西方飯店
第六章 魯賓遜事件
第七章
第八章
殘稿
I. 布魯內妲出行記
II.
III.
美國版前言 克勞斯.曼
卡夫卡年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雙親為猶太人。1906年,他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完成為期一年的法院實習工作後,於1907年進入「忠利保險集團」的布拉格分行。1908年,他進入「勞工事故保險局」任職,在該局擔任公務員直到1922年因病而提早退休。1917年夏末,卡夫卡由於肺結核發作而咯血,1924年6月3日死於肺結核,享年四十歲。
卡夫卡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柏格森(Henri Bergson)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成為席捲歐洲的「現代人的困惑」之體現。卡夫卡生前沒沒無聞,逝世後他的價值才逐漸為人所認識,在全世界掀起了「卡夫卡熱」,至今不歇。
譯者簡介
姬健梅
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從事文學翻譯多年,包括卡夫卡的三部長篇小說《審判》(Der Process)、《城堡》(Das Schloss)、《失蹤者》(Der Verschollene)、中篇小說《變形記》(Die Verwandlung)和《卡夫卡日記》(Kafka Tagebücher),在木馬文化出版的譯作還有托瑪斯.曼(Paul Thomas Mann)的《魂斷威尼斯》(Der Tod in Venedig)、彼得.漢德克的(Peter Handke)《守門員的焦慮》(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以及瑪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的《家園》(Home)、《萊拉》(Lila)和《傑克》(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