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梵谷是個收藏家:300幅梵谷最愛作品,哪些藝術家啟發他?他的作品致敬誰?藝術鑑賞入門,從學習梵谷的眼光開始。

,

Van Gogh and the Artists He Loved

作者:史蒂芬·奈菲

譯者:廖桓偉

出版社:大是文化

ISBN:9786267251997

$68.00

產品號碼: 216660 貨號: 9786267251997 分類: , 標籤: , , , , ,
  ★根據梵谷與他弟弟西奧的書信往來和藝術評論,匯集300幅梵谷最欣賞作品。
  ★梵谷博物館長評為「梵谷權威傳記」。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院長專文推薦。
 
  ◎林布蘭獨立於其他畫家的特色,是他筆下人物目光中的溫柔。
  ◎莫內的風景畫既豐富又大膽。我知道自己無法與他們相提並論。
  ◎杜米埃筆下四個不同年紀的飲酒者,是我認為最美麗的事物之一。
  ◎我的注意力全放在真正存在的事物,是高更給了我勇氣去想像。
  ◎「我的作品很多以日本美術為基礎。」其中有五個以浮世繪作為畫中畫。
  
  有人說梵谷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是割掉自己耳朵的瘋子與狂人,
  但很少人知道,他的夢想之一,是成立一家企業,網羅歐洲最優秀作品辦展覽。
  因為在成為藝術家前,他曾在國際畫廊工作七年,培養出非常獨特的鑑賞眼光。
 
  只可惜,在轉行成為藝術家後,他短短的37歲人生,只賣出一幅作品……
  他的藝術創作事業,不如他的收藏鑑賞眼光。
 
  從畫作乏人問津到成為現代藝術大師,誰是關鍵?
  他的弟弟西奧(梵谷死後六個月他也過世)和弟媳,是重要推手。
 
  作者史蒂芬.奈菲是普立茲傳記文學獎得主,
  他的著作《梵谷的一生》,被紐約時報評為「梵谷傳記權威」。
 
  本書彙整將近300幅經典作品,包括梵谷、林布蘭、米勒還有浮世繪,
  透過梵谷與他弟弟西奧的書信往來和藝術評論,
  讓世人看見這位大師的靈感來源:
 
  哪些藝術家啟發他?他的作品致敬誰?他怎麼看待藝術?
  他的弟弟西奧和弟媳,又是如何讓他被世人看見。
 
  ◎收藏米勒、複製米勒、超越米勒
  梵谷最愛的作品之一,是農民畫家米勒的〈撒種者〉、〈挖掘工〉、〈午睡〉……
  他告訴弟弟西奧:
  「如果你能再幫我多找幾幅來,我一定會很認真臨摹!」
 
  梵谷不只臨摹,還徹底模仿米勒,幾年之後他創作的〈吃馬鈴薯的人〉,
  成為展露才華的第一幅作品,
  這幅畫雖有畫技上的缺陷,卻比米勒更真實表現出農民生活(糞肥的臭味)。
  (米勒雖然畫農民,現實生活中他其實是揮金如土富二代)
  
  ◎為了弟弟(賣畫),與印象派和解
  1884年,弟弟西奧希望他跟上「印象主義」這個新運動時,
  孤傲的梵谷只給了一句:「我不清楚那是什麼東西」。
  
  為了讓弟弟更容易賣畫,他開始學習印象派畫家的配色,
  莫內畫了一幅風景畫〈罌粟田〉,他也仿了一個類似的〈罌粟田〉;
  之後和大師高更同居,梵谷說:「他給了我勇氣去想像事物。」
  就此與印象派和解,更讓印象派大鳴大放。
 
  ◎生前默默無名,死後透過國際藝術交易商,開始走進世界博物館:
  1920年代,英國藝評家只覺得這個荷蘭藝術家「有病」,
  如今他的〈向日葵〉卻被當成解放的力量,至今仍放在英國美術館。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梵谷展成為振奮人心的活動,參觀人潮排隊幾小時;
  德國表現主義者「橋社」成員,親身體驗梵谷作品後宣告:
  「我們渴望創造自由!」就此拋開學院派束縛,吸收梵谷奔放的顏色與線條。
 
  從畫作乏人問津到成為現代藝術大師,
  哪些藝術家啟發他?他的作品致敬誰?
  最權威的紙上梵谷展,300幅作品,透視現代藝術大師的靈感來源。
 

推薦好評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院長/安.杜馬斯(Ann Dumas)
  荷蘭藝術歷史學院(RKD)院長/克里斯.斯托爾維克(Chris Stolwijk)
  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博士/施岑宜
  文學作家/肉蟻小姐
  藝評家、策展人/謝佩霓

目錄

推薦序一 對困境、人生、藝術的回應,梵谷用畫告訴你/施岑宜
推薦序二 麥田低鳴的鬼,與他眼裡的星空/肉蟻小姐
作者序 梵谷也是收藏家,這些都是他的眼光
引言 用親筆信,幫你導覽

第一章 第一件走進梵谷意識的作品
我非常需要────宗教,
於是,我就在晚上出門畫星星。

第二章 收藏米勒、複製米勒、超越米勒
農民畫家米勒,在各方面都是年輕畫家的顧問和導師,
他能夠畫出人性。

第三章 開心的畫好賣,但我總是崇拜悲傷
我很喜歡風景畫,更喜歡研究日常生活,
有時也會研究杜米埃這類藝術家⋯⋯用精湛技藝畫出來的可怕真實感。

第四章 藝術家最迫切的憂慮──如何暢銷
水彩大師莫夫教會我,用新方法創作。
我越來越喜歡這個新技巧,它很不一樣,更有力量和朝氣。

第五章 只有看過這些,才懂繪畫是怎麼一回事
我在某個地方讀過⋯⋯
「德拉克羅瓦作畫時,就像獅子在吞食一塊肉。」

第六章 梵谷的靈感之地:巴比松風景畫派
如果你在過世時知道自己曾經畫出一些真實的作品,
也知道你會因此活在某些人的記憶中,那一定很棒吧!

第七章 十年分,500期完整收藏——英國《畫報》
當我努力嘗試那些越來越有興趣的東西時:街景、候車室、海灘、醫院⋯⋯
對於那些一流黑白藝術家的尊敬就有增無減。

第八章 日本主義曾席捲梵谷畫室
北齋會用線條和素描讓你驚叫出來,這些巨浪就像利爪一般抓住船隻,
你真的能感覺得出來。

第九章 迷戀美女畫作——從農婦到交際花
希臘的雕像、米勒的農民、荷蘭的肖像、庫爾貝或竇加的裸女,
美麗作品所帶來的樂趣宛如交媾一般,片刻即為無限。

第十章 除了向日葵以外的靜物
高更告訴我,他看了一幅莫內的作品,畫的是插在大型日本花瓶裡的向日葵,
非常好看。不過,他比較喜歡我畫的。

第十一章 堆在畫室裡的法國小說
左拉會創作,但不是拿著鏡子去映照事物,而是用他的生花妙筆賦予詩意。
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會這麼美。

第十二章 梵谷式創新:比畫得逼真更重要的事
畫法又亂又猛,既興奮又倉促,
他學畫學得這麼暴力,震驚了整間畫室,古典派藝術家看了都會怕。

第十三章 為了弟弟(賣畫),與印象派和解
印象主義那種既唐突又未完成的圖像,
一定非常適合梵谷沒耐心的眼睛以及難以控制的手。

第十四章 高更給了我想像的勇氣 
高更是真正的大師,絕對優秀的藝術家,
他畫的所有東西都帶有甜美,令人心酸且驚訝的特色。

第十五章 用海景畫,表達最深的情誼
無論我去哪裡,都會一直想著西奧、高更和貝爾納。
我在其中一艘船上用大字母寫了一個詞:「AMITIÉ」──友情。

第十六章 梵谷心中的博物館
他有如此非凡的視覺記憶,能夠在事後想起許多喜愛的作品細節,
進而在心中打造出一座充滿藝術意象的博物館。

後記 天才、瘋子、狂人……他帶領藝術走入幻象/安.杜馬斯

致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史蒂芬.奈菲(Steven Naifeh)
 
  自哈佛法學院畢業後,到普林斯頓大學攻讀藝術史,並在哈佛藝術博物館中做研究,取得碩士學位。他與已故丈夫格雷格里.懷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共同寫了多本書籍,其中有五本是《紐約時報》暢銷書,包括傳記《Van Gogh: The Life》。
 
  《Jackson Pollock》一書讓他們榮獲普立茲傳記文學獎,也是奧斯卡金像獎得獎電影《波拉克與他的情人》(Pollock)的靈感來源。奈非本身也是藝術家,作品被收藏於多間博物館,也曾經是《紐約客》、《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和《時人》雜誌的報導人物。
 
譯者簡介
 
廖桓偉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曾任網路電玩編譯、出版社編輯,希望引進更多有趣(且暢銷)的書,透過翻譯來感動讀者,譯有《著迷,甘願賭上所有》、《成名的藝術》、《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如何欣賞藝術》、《野草戰略》(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大麻CBD聖經》(任性出版)。
出版地

台灣

出版日期

08/29/2023

印刷

全彩印刷

版別

初版

裝訂

平裝

語系

繁體中文

頁數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