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獄」洞悉存在與自由本質的名句出處
最廣為人知的存在主義經典劇作合集
★名家全新法文直譯 唯一合法授權繁體中文版★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羅仕龍──專文導讀
身處納粹德國占領的巴黎,沙特以寫作為抗爭,
陸續撰寫《蒼蠅》與《密室》等存在主義傳世經典劇本。
沙特最為知名的獨幕劇傑作 《密室》
沒有出口、沒有鏡子、沒有白天黑夜,只有我們彼此互相的啃蝕……
三個素不相識的男女,生命終結後卻齊聚一處密閉房間。
這個地獄沒有劊子手,只有他們三人的懦弱、虛榮與恐懼,令他們深陷泥沼,互相審判彼此生命……
當本應開不了的門突然開啟,為什麼沒有人離開?
真正痛苦的並非肉體折磨,而是心靈的啃噬與他人的凝視。
無論生死,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目光之中,永遠無法獲得自由。
原來,這就是地獄既沒有尖刺刑具、也沒有業火的原因──
因為「地獄,即他人」!
高呼自由、批判政治的首部劇作 《蒼蠅》
唯有自由之人,才能擺脫罪惡因果的循環與蒼蠅的威嚇,抗拒命運的擺布。
十五年後重返家鄉的王子奧亥斯特,
眼見舉國上下背負著皇后與情夫殺死老國王的罪孽,為成千百萬蒼蠅所籠罩。
當報仇之路走到盡頭,遭悔恨擊潰的妹妹竟也被成群蒼蠅給吞噬……
奧亥斯特不後悔殺了人,
他接受現實、承擔責任,因而無所畏懼,不受他人評斷,更不必尋求救贖。
他不只是自己的主人,更是真正自由的人。
如此堅定的意志令西蒙.波娃讚嘆:
「奧亥斯特口中的『自由』,宛若一枚轟然爆裂的炸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沙特Jean-Paul Sartre
●法國存在主義思想開山鼻祖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卻拒領的一代大師
法國著名作家、存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也是小說家、劇作家、社會運動家。一九〇五年出生於巴黎,年少時曾於號稱法國思想搖籃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求學,後至柏林師事胡賽爾及海德格現象學。二次大戰期間參與巴黎的反德活動,也持續發表小說、劇本著作。
一九四五年,他與西蒙.德.波娃創立《現代雜誌》(Les Temps modernes),刊載各式文學作品與批判性的分析文章,以其戰鬥風格在新聞、政治,思想以及文學圈皆引起騷動。五〇年代後,沙特的思想逐漸左傾,曾訪問中國、古巴,發表〈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一文,並受到反對者的威脅。一九六四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拒絕領獎。沙特一生從未停止積極參與政治社會運動,到了晚年仍持續支持驚動全歐的六八學運,並在一九七三年,雙眼近乎失明的情況下,擔任左派報紙《解放報》(Libération)的主編。
沙特在文學與思想上的成果十分豐厚,除小說《嘔吐》、劇本《蒼蠅》和《密室》外,重要作品包括:《想像》(L”imagination)、《牆》、《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即人文主義》、《自由之路》(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可敬的娼妓》(La putain respectueuse)、《魔鬼與上帝》(Le diable et le bon dieu)等。
相關著作:《嘔吐(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法國存在主義巨擘沙特公認最高成就的長篇小說)》
譯者簡介
嚴慧瑩
台灣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羅旺斯大學當代法國文學博士。目前定居巴黎,專職文學翻譯。譯有《終極美味》、《灰色的靈魂》、《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獨子》、《無愛繁殖》、《情色度假村》、《誰殺了韋勒貝克》、《反抗者》、《如果麥子不死》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