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透過梳理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分析宋代古文運動展開的歷史脈絡。上篇探討1008至1033年的所謂「天書時代」,如何在真宗與徐鉉後學的合作下,融合漢唐經學、讖緯學、道教思想於一體;下篇探討仁宗朝的古文運動如何在批判天書時代的政治文化中誕生。為探討此一政治過程,本書所關注的士大夫群體遠多於范仲淹及其政治支持者,從而深化仁宗朝古文運動的歷史過程。本書認為,天書時代是趙宋君臣將漢唐君主對「太平」的想像與操作,進行總結性的重組與展示,以為統治的正當性張本;天書時代在仁宗朝的破產,意味著此時士大夫反省,甚至放棄漢唐儒學所賦予的政治理念。是故,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可謂是中國政治史與儒學史典範轉移的關鍵時期。
好評推薦
這本改寫自博士論文的論著,在經過用心地大幅修改之後,不僅論證更為詳密,讀來也更容易掌握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全書的重點在指出,宋仁宗時代再興的古文運動,不僅是一項文學運動,也是一項針對從宋真宗大中祥符以後,到仁宗初期劉太后掌政期間,即本書所稱「天書時代」盛行的讖緯與道教化經學的經典重新解釋運動,且有其現實上的政治關懷。本書以文化資源如何運用於政治的考察,對北宋前期政治史的演進過程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角度;而文中所涉及的個別問題,也注意到不少過去學者所未注意的歷史現象。此一新觀察角度,足以和學界原有的觀點並存,共同豐富我們對北宋前期歷史的認識。── 梁庚堯(臺大歷史系名譽教授)
Based on a brilliant, critical reading of the primary sources, Chang Wei-ling presents a new and powerfully persuasiv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first 100 years of Song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Meticulously researched, this work integrates the history of a distinctive “Great Peace” (taiping 太平)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Zhenzong era (997-1022) and the later reaction against this culture, sometimes simplified as the “guwen movement,” under Renzong (1022-1063).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scholarship on Song, this path-breaking study probes the religious and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 authoritarian nature of the early Song state.── Charles Hartman (Emeritus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at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節 古文運動的政治背景︰「天書時代」
第二節 政治史與儒學史的內在連動
第三節 推動政治過程的政治派別
第四節 《宋會要輯稿》與士大夫文集的史料價值
第五節 從天書時代蛻變出的古文運動
上篇:天書時代的形成
第一章 渴望封禪——宋太祖、太宗朝對統治正當性的追求
前言
第一節 封禪與「太平」的概念連結
第二節 太祖末到太宗前期對太平與封禪的謀求
第三節 端拱元年的轉折與「修德來遠」的提出
第四節 太宗後期的太平追求與挫折
第五節 太宗朝南北文士的權力關係
結語
第二章 走向「太平」——真宗大中祥符時代讖緯與道教的融合
前言
第一節 成為「有德」的「太平無為」之君
第二節 天書時代的思想來源之一:讖緯
第三節 天書時代的思想來源之二:徐鉉崇敬唐玄宗的道教統治
第四節 徐鉉——王欽若派文士:祥符時代的主導者
第五節 祥符年間讖緯與道教的融合
結語
第三章 天書時代——統治模式與政治文化
前言
第一節 天書:「太平」後的統治指導
第二節 孝治:東封、西祀與聖祖降神
第三節 崇「無為」之「道」
第四節 如導師般的君主:天書時代的君臣關係
第五節 全體動員:向地方延伸的真宗崇拜
結語
附圖:徐水縣天慶觀碑
下篇:歷史中的古文運動
第四章 「太平」的喪失—— 仁宗前期政治文化的轉變
前言
第一節 殘存的「太平」——劉太后主政期
第二節 承認「太平」已失——仁宗親政到慶曆改革
第三節 仁宗統治後期的政治策略
結語
第五章 歷史中的古文運動——政治過程與歷史敘事的形塑
前言 古文運動的「典範敘事」
第一節 從天書時代蛻變出的古文運動
第二節 王曾與楊億派文士對古文運動的貢獻
第三節 柳開派士大夫對古文運動的貢獻
第四節 疑經的展開:仁宗朝士大夫對「天書」的批判
結語
結論
徵引書目
索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維玲
臺大歷史系博士,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哈佛大學東亞系、費正清中心訪問學者。專長領域是宋代政治文化史、晚唐至明初地方社會史,後者以福建莆陽為個案研究。已有論文發表在《新史學》、《漢學研究》、Journal of Song Yuan Studies等期刊。目前正在進行的地方史研究,不僅與西方學界「南宋士人地方轉向(localist turn)」展開對話,也希望對「宋元明轉折(the Song-Yuan-Ming transition)」的課題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