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危險育兒」!從一萬名犯罪者中分析出的危險育兒法

,

犯罪心理学者は見た危ない子育て

作者:出口保行

譯者:王綺

出版社:楓書坊

ISBN:9786267548363

$30.25

產品號碼: 251091 貨號: 9786267548363 分類: , 標籤: , , , , ,
~愛是一把雙面刃!~
會帶來保護還是傷害,全看執刀者如何使用。
 
  「沒有一個爸媽,
  要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我們與惡的距離》
 
  相信大多數家長,
  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
  無論是源於各自成長過程、
  還是因不同時代產生的教育觀念,
  都並非100%適合孩子,也並非100%正確。
  然而,疼愛、照顧孩子如果用錯方式,
  可能導致推離彼此,
  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4種危險育兒類型!✦
  •「支配」✕「接受」=過度保護型 → 失去解決問題能力。
  •「支配」✕「拒絕」=高壓型 → 自我肯定低落、受精神控制。
  •「服從」✕「接受」=溺愛型 → 挫折容忍力低、無法堅持事物。
  •「服從」✕「拒絕」=忽略型 → 情感匱乏、產生疏離。
 
  ✦生活中容易誤犯的危險行為?✦
  •對孩子言而無信
  •錯誤的斥責時機
  •害怕去修正問題
  都可能導致:失去親子間信任、孩子失去自信、對事物理解產生混亂!
 
  作者曾於日本全國的少年鑑別所、監獄、拘留所等,
  對罪犯進行心理分析,
  並且發現,許多問題少年在犯罪前,
  都曾發出各種求救訊號。
  無論是希望被誰看見也好、想被誰愛著也好,
  卻都沒有被注意到,而犯下種種罪行。
 
  如果能在還有機會的時候,
  就注意到這些孩子發出的求救訊號,
  事情是否就會有所不同呢?
  相信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壞,
  也沒有人希望與孩子產生間隙。
  
  愛與傷害只有一線之隔,
  拿捏得當與否,則是親子間的重要課題。
  本書獻給所有孩子身邊的家長、教育者,
  謹願能因此減少危險育兒釀成的災害,促成愈多幸福美滿的家庭。
 
本書特色
 
  ◎犯罪心理學家親身經驗統整,點出育兒中的危險行為!
  ◎4類型「危險育兒」檢查表,用不同方式重新審視與孩子的互動!
  ◎針對各類型,收錄不同案例,了解錯誤育兒暗藏的危險性!

目錄

◎前言 近在你我身邊的「危險育兒」

◎序章 育兒方式分為四種類型
•父母的教養態度分為四種
•這四種類型也會用於非行少年心理分析
•非行少年的父母多屬於哪一種類型?
•明明不嚴厲,卻讓人覺得嚴厲的原因
•父母陰晴不定,親子間會無法建立信任關係
•沒有父母是毫無偏差的,但是⋯⋯
•站在假說的基礎上,討論修正點的溝通方式
•放下偏見更輕鬆

◎第1章 無法自己做決定的孩子──過度保護型容易遭遇的危險
•浩一的案例
•解說:何謂過度保護型?
•過度保護型家長會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互累症親子
•自我決定會左右人生的幸福
•直升機父母與冰壺父母
•這份幫助究竟是為了誰?
•孩子的發展階段
•如何提升挫折容忍力?
•他罰傾向的孩子與自罰傾向的父母
•如何與凡事都怪別人的孩子相處?
•門檻降低的毒品犯罪
•變成非人生物的恐怖情況
•藥物濫用並不是「沒有被害人的犯罪」
•「逃避現實型」和「追求快樂型」的藥物成癮者
•他罰思考與毒品犯罪的適配性很高

◎第2章 無法自主思考並行動的孩子──高壓型容易遭遇的危險
•智也的案例
•解說:何謂高壓型?
•單方面下命令,無視孩子的感受
•教育與精神控制只有一線之隔
•精神控制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
•把孩子的心逼到絕境的「教育虐待」
•利用孩子來彌補自卑感的父母
•斯巴達式教育是「愛的教鞭」?
•如何將自卑感轉化為正向能量?
•雖然成功人士總愛談斯巴達式教育
•只會等待指示的人容易落入非法打工的陷阱
•應該命令的事與不該命令的事
•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變成只會等待指示的人?
•能使人產生幹勁的目標設定訣竅
•找回自我肯定感
•明明知道還是會被騙的電信詐騙
•為了避免「外行人被捲入複雜化的犯罪」

◎第3章 不理解他人感受的孩子──溺愛型容易遭遇的危險
•成美的案例
•解說:何謂溺愛型?
•學會妥協才能成為大人
•「疼愛」和「溺愛」是不一樣的
•溺愛型父母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將來
•訂定零用錢制度能夠累積孩子的社會經驗
•溺愛型與原始的犯罪「強盜」
•深入內省的方法
•誤以為對方理解自己的感受
•如何提升同理心?
•挫折容忍力過低會招致家庭暴力
•挫折容忍力低的男子所引發的性犯罪
•伴侶或祖父母溺愛孩子時該怎麼辦?
•一不小心就會溺愛最小的孩子

◎第4章 因為缺愛而失控的孩子──忽略型容易遭遇的危險
•彩乃的案例
•解說:何謂忽略型?
•乍看之下似乎有盡到為人父母的義務
•更生之路險阻的非行少年
•父母容易陷入行為者-觀察者偏誤
•不關心孩子的父母是如何生活的──彩乃雙親以外的案例
•何謂情感忽視?
•為什麼無法愛孩子?
•虐待案件增加的原因
•孤獨育兒是很危險的
•為什麼孩子會走偏?──逃避虐待與心理距離
•在情感匱乏狀態趁虛而入的「犯罪邀請」
•如何讓孩子脫離不良團體?
•新出現的組織──地痞集團
•失去他人信賴也無所謂的人們
•把脫序行為發到社群平台上的年輕人心理
•「認可」能夠改變一個人
•可以找周遭的人商量的地方
•「放置」與「放任」是不一樣的
•如何養育出能夠團體行動的孩子?
•家人間的心理距離是關鍵

◎附錄 育兒四類型檢查表
▸過度保護型檢查表
▸高壓型檢查表
▸溺愛型檢查表
▸忽略型檢查表

◎終章 只要父母有所察覺,孩子也會改變
•察覺是改變的第一步
•性格能夠改變嗎?
•遇到問題修正就好
•練習語言表達
•建立溝通的習慣

◎結語 為什麼犯罪心理學家要談論育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出口保行
 
  犯罪心理學家。1985年修畢東京學藝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發展心理學講座,同年進入法務省擔任國家公務員心理師。之後從事資質鑑別,於日本全國的少年鑑別所、監獄、拘留所對罪犯進行心理分析,分析了超過一萬名罪犯。除此之外,也曾被派赴法務省矯正局、(財)矯正協會附屬中央研究所,且曾任職於法務省法務大臣官房祕書課國際室,最後擔任法務省法務綜合研究所研究部室長研究官,並於2007年辭官,擔任東京未來大學兒童心理學院教授。2013年起擔任該學院院長。曾參與許多內閣府、法務省、警視廳、各都道府縣政府、各都道府縣警察本部主辦的演講。提出獨創的犯罪預防理論「主動犯罪預防」。現為富士電視台節目「全力!脫力新聞」的常駐嘉賓,也會上其他電視台節目進行犯罪解說。前作《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悅知文化)是在日本累積銷量超過十二萬本的熱門作品。
 
譯者簡介
 
王綺
 
  畢業於輔大廣告系,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譯者。認為翻譯不只是工作,也是生活的樂趣。持續拓展守備範圍,期許自己成為譯路寬廣的雜食系譯者。
 
  聯絡信箱:wangwangdesu@gmail.com
出版地

台灣

出版日期

12/30/2024

印刷

單色印刷

版別

初版

裝訂

平裝

語系

繁體中文

頁數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