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的義大利:佛羅倫斯及中部畫家》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繪畫權威鑒賞家伯納德·貝倫森的代表著作《佛羅倫斯畫家》(1896)和《義大利中部畫家》(1897)的中譯本合集。該系列一經出版即成為20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史的權威著作,被美國著名藝術史家約翰-保羅·斯通納德評為“塑造美術史的十六書”之一,被哈佛大學列為藝術通識課程,也是世界各大圖書館的必藏書目。
在《文藝復興的義大利:佛羅倫斯及中部畫家》中,貝倫森首次提出並闡釋了諸多重要美學概念和方法,例如“觸覺值”“增強生命力”“空間構圖”等一系列美學概念,他從心理學而非哲學層面來解釋觀者對藝術之美的快樂體驗,解決了美學研究的一大難題,大大豐富了美學語言,成為人們理解和鑒定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經典之作。
2025年恰逢伯納德·貝倫森誕辰160周年,上海書畫出版社策劃出版國內首部中文版本。本書收錄40余位文藝復興畫家的130余幅名作,全景式展示文藝復興藝術的偉大成就;全書以英文版首版為底本,參照了貝倫森相關著述予以若干修訂,圖版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增補。希望通過本書,為中文讀者打開更多有關藝術史閱讀的視野,也希望貝倫森所提出的美學觀念,可以為讀者鑒賞藝術作品提供多角度的“觀看方式”。
作者介紹
伯納德·貝倫森(Bemard Berensom,1865年6月26日—1959年10月6日)
是研究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鑒賞家之一,他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藏品體系的建立和研究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貝倫森在立陶宛出生,後移居美國,于哈佛大學接受教育。在哈佛學習期間,他熱衷於文學,並擴展了自己的語言知識。這段求學經歷為他成為一位傑出的藝術史家、評論家和收藏家奠定了基礎。貝倫森的妻子瑪麗-科斯特洛也是一位藝術史學者,他們在1907年購買了伊·塔提別墅。1959年10月6日貝倫森在伊·塔提別墅去世,之後這座住宅和他們的收藏品被捐贈給哈佛大學,現為貝倫森圖書館和哈佛大學義大利文藝復興研究中心。
貝倫森著述豐贍,隨著《洛倫佐·洛托:論構建藝術批評》《佛羅倫斯畫家素描集》《義大利藝術的研究與批評》《美國收藏的威尼斯繪畫》《錫耶納繪畫研究文集》《方法三論》和《中世紀繪畫研究》等一批專著的出版,貝倫森逐漸建立學術聲譽,同時也奠定了他在藝術史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其中《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畫家》是貝倫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這部著作中,貝倫森首次提出並闡釋了諸多重要美學概念和方法,成為人們理解和鑒定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