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注譯者兼顧各種題材、不同風格,從兩萬多首宋詞中精選三百首詞作,可謂擇取了宋詞中的精華。書中對所選錄詞作的作者、詞牌,均有簡要介紹,作品中較為生僻的詞語並有解釋說明,對詞作用現代語言略加疏通,結合歷史嬗變、社會風氣及作者個人經歷,盡可能揭示其情感內涵及蘊含的社會、哲理的意義。本書尤其注重對詞作藝術表現方法、美學特徵的研析,開掘其獨特的視角、巧妙的構思、新穎的意象以及語言運用的特色,以期讀者能在閱讀中獲得啟示。
自 序
《詩經》三百零五首,古人取其成數稱「詩三百」。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孫洙)仿「詩三百」編有《唐詩三百首》。至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又有朱祖謀編選之《宋詞三百首》(所選八十五家,三百一十首)問世,影響較大。後來《宋詞三百首》又有多種版本。本書選錄詞作,對朱氏選本多有參考。
宋詞兩萬零三百餘首,所選三百之數不到百分之一點五,幾乎是百裡挑一了。本書所選原則,一是選取各大家、名家的代表作;二是具有某種特色的作品;三是兼顧各種題材、不同風格的篇什。有個別名篇為眾人所熟知又易理解的作品,未予選錄;又有極為著名、但對作者尚有爭議的作品,如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亦未予選錄。
所錄詞作,除對作家生平、詞牌等作出簡介外,並對原文用現代語言略加疏通,疏通時仍希望盡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保持詞的韻味。
對所選錄詞作,除聯繫作者所處時代特點及個人經歷,盡可能開掘其思想情感內涵及蘊寓的特殊意義外,並對其取何種藝術方式加以表達作了較為細緻的研析,以期展示其美學特徵,使讀者對其創作的獨異之處有初步的把握。
詞作為音樂文學,樂曲基本失傳,但其詞語組合所具有的抑揚亢墜的音樂美,如認真體察,仍能令人有所感受,因此,對其文辭音樂性特點,有時亦會加以涉及。對其通過音樂在歷史的各個階段的傳播也依據相關記載,為讀者提供某些線索。
在選錄詞作過程中,自然也會摻入個人的藝術趣味與審美取向,由於水平所限,遺珠之憾,在所難免。
本書中的作品「研析」部分,乃作者用力最勤之處,除注意吸取前賢和今人的研究成果之外,更多地是融入了自己的讀詞心得。亦因水平限制,難免多有謬誤與不足之處,尚祈讀者多加指正!
劉慶雲於福州雙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