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全球化”的紛亂與衝突,厘清“後全球”概念及當下機遇
劉東教授在十年前曾出版過《再造傳統:帶著警覺加入全球》,探討的核心議題是“中國文化與全球化”,並提出我們要創造出中國文化的現代形態,才能更好地應對全球化帶來的衝擊。此後,世界局勢劇烈變化,“後全球”如今已成為國際學界的時髦話題,促使作者對此前的觀點進行反省和補充。作者首先重申了之前的觀點,即全球化運動的底層本身就充滿了不確定性,進而分析了全球化進程中由於文明之間的壓縮和互嵌所導致的多方面的困擾,其癥結就在於“壓縮性的全球化”令人們生活的世界裂變乃至垮塌。
對於“後全球”這個新術語,作者在評議多部相關著作的基礎上提出,這個概念凸顯了全球化所帶來的全球性的衝突,也放大了以往被淹沒在樂觀中的碎裂雜訊。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採納這個概念,它都有助於我們警醒地關注到,全人類正面臨著關鍵的臨界點。然而,即使是人們為“後全球”驚叫的時候,也未必真的到了為“全球化”大唱“挽歌”的時候,還存在著不少溝通的管道、協商的機會,乃至契合、共贏的基礎。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間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全球化帶來的難得機遇,獲得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當下仍需要警惕那些相應的風險,以期在同世界的協商、互動、磨合中,逐漸找到一個“動態平衡”的最佳中點。
目錄
小 引
是處在“後全球”時代嗎?
——當今世界的機遇、嵌入與錯位
補 記
作者介紹
劉東
1955年生,江蘇徐州人,現任浙江大學中西書院院長、敦和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早歲師從思想家李澤厚,曾先後任教於浙大、南大、中國社科院、北大、清華,講學足跡遍及亞美歐澳各洲;除國學領域外,所治學科依次為美學、比較文學、國際漢學、政治哲學、教育學,晚近又進入藝術社會學;發表過著譯作品三十餘種,如《思想的浮冰》《再造傳統》《引子與迴旋》《悲劇的文化解析》等;創辦並主持了“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及《中國學術》雜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