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杭州洞霄宮的前身為唐天柱觀,其初僅為杭州一座普通道觀。至唐玄宗時期,高道葉法善、司馬承禎、吳筠等先後在此進行道教活動,其影響力開始擴大。
至唐末五代,吳越王錢謬延請高道閭丘方遠來此創建上清院派,天柱觀異軍突起,成為江南地區的重要道觀。天柱觀還是宋真宗編修《大宋天宮寶藏》的實際場所,並因此敕改為洞霄宮。王安石變法時期,洞霄宮被列為首批新增十處提舉宮觀的第一位,兩宋正、副宰相提舉洞霄宮者超過120位,洞霄宮成為宋代祠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宋時洞霄宮因位於行都杭州,其地位更加重要。宋高宗以太上皇之尊駕臨洞霄宮,使之成為“天下宮觀之首”。洞霄宮以其顯赫而特殊的歷史地位,反映了唐宋元江南道教發展的進程。
目錄
第一章 序論
一 選題緣起
二 相關學術史評述
三 本書所討論的基本問題
四 基本史料介紹
第二章 唐代前期杭州天柱觀的興起
第一節 東晉至唐初余杭山佛道活動歷史資料的考察
一 東晉郭文和許邁在洞霄宮歷史中的地位
二 歷史上郭文事蹟及其宗教信仰辨析
三 東晉道士許邁的活動地域與唐宋洞霄宮關係考
第二節 唐高宗敕建天柱觀考
一 唐高宗時期天柱觀創立的背景
二 唐天柱觀創立者潘尊師考
小結
第三章 從盛唐到五代的天柱觀與江南道教
第一節 朱法滿與盛唐時期的天柱觀
第二節 吳筠與安史之亂後的天柱觀
一 吳筠生平事蹟及其在道教史上的地位
二 吳筠在天柱觀活動起始時間考
三 吳筠在天柱觀的活動及其重要意義
第三節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觀與江南道教發展論考——以錢鏐所撰《天柱觀記》為中心
一 唐代杭州天柱觀與唐末錢鏐《天柱觀記》碑的由來
二 《天柱觀記》所見吳越王錢鏐與道士閭丘方遠的關係
三 唐末天柱觀的重建及其在吳越的影響
四 五代時期天柱觀的繼續發展
小結
第四章 杭州洞霄宮與兩宋中央王朝和地方官員關係
第一節 北宋杭州洞霄宮與《大宋天宮寶藏》編纂之關係
一 洞霄宮道士馮德之與《道藏》的編纂
二 張君房參與編纂《道藏》及其與閬中陳氏家族之關係
三 杭州洞霄宮與《大宋天宮寶藏》編纂之關係
第二節 蘇軾與杭州洞霄宮關係考
第三節 宋高宗與杭州洞霄宮關係考
一 北宋末至南宋初杭州洞霄宮的三次重建
二 宋高宗與杭州洞霄宮之關係
三 宋高宗臨幸洞霄宮之經過
第四節 宋代祠祿制度與提舉杭州洞霄宮
一 宋代祠祿制度與提舉洞霄宮出現的背景
二 兩宋各時期提舉洞霄宮的人次及其特點
三 兩宋提舉洞霄宮官員在品級和是否到任上的差別
第五節 宋元朝代遞嬗背景下的洞霄宮
小結
第五章 宋元時期道教甲乙住持制度和洞霄宮經濟生活研究——以杭州洞霄宮為中心
第一節 甲乙住持制道觀是宋元道教宮觀的主流
第二節 杭州洞霄宮獨特的甲乙住持制:四個主要支派的輪替制度
一 唐末至南宋前期的洞霄宮住持制度考
二 唐末至南宋前期洞霄宮的住持傳承考
三 南宋甯宗以降的四大法系
四 洞霄宮特殊的甲乙住持制度形成之原因
五 附屬宮觀與洞霄宮甲乙住持制度
六 洞霄宮內部管理制度中的“主席”與“住山”考
第三節 洞霄宮的物產與周邊市場
一 洞霄宮一帶所見狩獵活動與竹木經濟
二 洞霄宮一帶醫藥資源和對其他物產的利用
三 洞霄宮一帶的交易場所
小結
結論
附錄一 《洞霄圖志》的版本及其流傳情況
附錄二 兩宋提舉洞霄宮官員表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劉凱,1983年12月生,吉林長春人。201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道教史、區域史。先後任教于深圳萬科梅沙書院、華南師範大學,現任職於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在《中山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篇,參編著作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