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推薦序 普通人的毒理學敲門磚 臺灣毒理學學會理事長 王應然
推薦序 揭開毒理學迷霧的第一步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林嬪嬪
推薦序 在充滿毒物的環境裡趨吉避凶 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兼任教授 許瑞祥
自序
第一章 毒理學概論
毒理學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中毒的管道
從對毒理學的認知防止中毒
☆毒物的排放,你我都有責
第二章 毒理學的「劑量」概念
引發毒性反應的因素
不同種類的劑量與毒性反應關係
☆水喝多了也會中毒?一切都跟劑量有關
第三章 各種毒性試驗的標準與概況
為何要做毒性測試
依據暴露時間差異為基準的毒性測試
☆毒性測驗比較
依據發育及生殖毒性為基準的毒性測試
依據誘突變性為基準的毒性測試
☆現今較為知名的突變案例
依據致癌性為基準的毒性測試
依據免疫毒性為基準的毒性測試
☆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失智症
其它毒性測試
第四章 人體如何面對毒物的入侵?
毒物進到細胞的方式
吸收:毒物被人體吸收的途徑
分布:毒物散布到全身的過程
☆大腦的保護機制:腦血管障壁
☆胎盤如何保護腹中的孩子?
代謝:讓毒物失去能力的方式
排泄:排出毒物的最後一關
人體自身的排毒機轉:麩胱甘肽
第五章 毒性如何侵蝕身體機能?
如何評估毒性的效果
毒物與標靶分子間的關係
造成的後果
細胞分子自體修復的方法
第六章 我們會遇到的毒
食品添加物:飲食中常見的化合物
塑膠毒素:現代文明的新危機
☆生活中的塑膠毒物
亞硝酸鹽:一不小心就會致癌?
☆預防亞硝胺毒性的方法
黃麴毒素:導致死亡的霉菌
☆如何預防黃麴毒素?
農藥:農產品中隱藏的殺手
☆巴拉刈禁不禁?
☆正確清洗蔬菜,避免農藥殘留
細菌:食物中毒的原因
☆如何避免細菌性食物中毒?
酒精:小心享樂之時卻不慎中毒
藥物:不當服用便會成為毒
肥胖也是一種中毒
☆如何減重?
第七章 環境中的毒物與防毒觀念的養成
陽光:來自太陽的輻射毒物
☆防止紫外線傷害的正確方式
☆你知道嗎?其實太陽眼鏡也會過期!
空氣:飄散在空氣中的汙染物質
☆開車時會昏昏欲睡,小心你其實中毒了!?
水汙染:被我們喝下去的重金屬與塑料微粒
☆一不小心就會鉛中毒!?
改善生活的防毒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