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情與權力交織,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探究人心深處的欲望、矛盾以及掙扎
真誠和虛偽,在大觀園裡人人都需要演戲
情義兩難全,到頭來全是一場空
【命運的殘酷與無常】
在本書的〈命運篇〉中,作者聚焦於《紅樓夢》中角色的命運走向。無論是命途多舛的賈敏、早逝的賈珠,還是默默承受屈辱的賈蓉,每個角色都背負著不為人知的痛楚與掙扎,更是印證「最優秀的人總是先走」。這一章節不僅展現這些人物在封建制度下的命運,也讓引人深思,命運是否真的不可抗拒?人們如何在命運的洪流中找到自我?從甄士隱「好人不一定有好報」的失望,到封氏的堅韌忍耐,這些故事映射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失落與不甘,使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命運的無情。
【職場的生存法則】
本書的〈職場篇〉則從職場的角度切入,《紅樓夢》中的人物如何在榮府中鬥智鬥勇,並且如何維持各自的生存之道。此外,無論是勇於表達自我的晴雯,還是巧妙生存的玉釧兒、雪雁等人,都在這個大宅院中掙扎求存。這些人物的職場百態,既是古代社會權力結構的縮影,也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取得平衡的啟示。
【生活中的人情冷暖】
在〈生活篇〉中,作者帶領讀者一同進入賈府的日常,透過四季節令和生活細節,展現這個大家族的內在裂隙與人情冷暖。賈母在元宵聽戲時為芳官設下難題;湘雲與黛玉聯詩,帶出「三觀一致」是否足夠做朋友的深思;端午、中秋等節日的描寫,讓我們看到即便團聚時刻,這個家族中仍無處不在的隔閡與矛盾。在書中裡,細膩的情感流轉,反映大家族中愛與疏離並存的現象。從這些日常片段,讀者不僅看到繁華表象,更能體會其中隱藏的壓抑與孤寂。
【從隱忍到成長,在困境中尋找自我】
在〈修行篇〉和〈情愛篇〉中,作者進一步對人性挖掘。在〈修行篇〉中,作者探討寶釵、鶯兒、黛玉等人如何在壓抑的環境中成長自我,學會隱忍與承受。寶釵的涵養,黛玉的「事若求全何所樂」,都是女性在困境中的修行哲學,而這些智慧亦是應對複雜社會時的重要參考。而〈情愛篇〉則剖析寶黛爭吵、賈璉對黛玉的特殊情感,以及馮淵對香菱的深情執著,揭示愛情中純粹與算計、熱烈與冷漠的交錯。愛恨糾纏,情深義淺,在這些故事中,讀者能夠看見人性中的脆弱與堅強。
本書特色
本書以《紅樓夢》中的人物為切入點,探討這本經典名著中精采生動的故事。全書分為命運、職場、生活、修行、情愛五個篇章,從現代的視角解讀書中角色的命運抉擇和內心掙扎。作者以犀利的分析和生動的筆觸,揭示角色的獨特性格,將其中的悲歡離合反映到生活和情感世界中,並提供反思,使讀者能夠達到自我成長。
目錄
自序 文字是留給世界的清淡痕跡
命運篇 最優秀的人總是先走
賈敏:林黛玉的媽媽,那金尊玉貴的大小姐
巧姐:一生擔了一個「巧」字
尤氏:如絲一樣柔軟,也如絲一樣堅韌
賈珠:最優秀的人總是先走
賈蓉:含垢忍恥地活著,直到自己成為汙垢本身
甄士隱:是誰在造謠?說好人一定有好報
封氏:她的一生,是女版《活著》的故事
襲人:被母親捨棄的女孩怎樣長大
喜鸞:那個只有一句「臺詞」的窮人小姑娘
劉姥姥:我們還要感謝貧窮嗎?
職場篇 妳談業務的樣子真性感
鳳姐姐:妳談業務的樣子真性感
賴嬤嬤:實力演繹「一個女人怎麼旺三代」
晴雯:白白出挑了一場
玉釧兒:既然生活要繼續
雪雁:快樂的職場小「油條」
賈瑞:猥瑣直男怎麼作死
賈寶玉:我怎麼覺得我懷才不遇
無名小丫頭:「紅樓」裡那個最伶俐的女孩
周姨娘:就做一朵隱忍沉默的花
成年人,你敢說自己沒有當過劉姥姥?
照蔡康永的標準,林黛玉才是情商最高的人
一個大家族的敗亡,從這一點開始
生活篇 仙鶴睡在芭蕉下
元宵聽戲:賈母為什麼要給芳官出難題
詠柳絮:一個個分明是在說自己
過端午:第一要務並不是吃粽子
「紅樓」消暑記:仙鶴睡在芭蕉下
他們怎麼在自己家裡過秋天
下雨的夜晚,普通人實名羨慕黛玉
賈府過中秋:團團圓圓裡,那些無處不在的裂隙
湘雲黛玉聯詩:做朋友,僅僅三觀一致就行了嗎?
疫病來臨時,賈府少奶奶們怎麼應對
站在《紅樓夢》的屋簷下看雪
這兩個「紅樓」經典場景,所有電視劇就沒有全拍對過
修行篇 事若求全何所樂
寶釵:所謂涵養,就是獨自吞下那些難言的尷尬
鶯兒:被疼愛的人,才有資格天真
鳳姐真的喜歡黛玉,不喜歡寶釵?
清虛觀小道士:這麼多人一起要打我
為什麼她們再生氣也不選擇翻臉
黛玉的忠告:事若求全何所樂
跟糊塗人不說明白話
不用黑林黛玉了,她本來就不白
盤點《紅樓夢》裡,那些具有弱德之美的女生
情愛篇 俗人正是雅人的良配
寶黛爭吵: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
賈政、趙姨娘:俗人正是雅人的良配
藕官:明白人不與自己為難
齡官教給寶玉的事:成長就是看著預期一一破滅
寶玉腳踹花襲人:論潛意識的越想越恐怖
馮淵:香菱,妳可還記得那個唯一愛過妳的公子哥?
賈璉到底有多疼愛黛玉
碧痕:床笫之歡不過如水上行舟
《紅樓夢》下場最慘的三個女子,給所有女人提了個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百合
一位文史類專欄作家、編劇以及知名雜誌專欄作家。其代表作被評為2015年「不可錯過的十大紅學書」,並受到紅學大家梁歸智先生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