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範本入手,反復摹習研玩以得門徑,這是中國傳統藝術學習的不二法門。學文章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是婦 孺皆知的俗語:學書法有“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趙孟頫語)之說。這些都是各門藝術掌握創作技法,養成審美眼光的津梁。篆刻學習講求 “始於摹擬,終於變化”(明蘇宣語),向來提倡從臨摹古印入手,名家大師也無不從寢鎖秦漢璽印、前賢篆刻經典起步而漸漸自成面目。
元代始開放文人篆刻時 代,宣導“印宗秦漢”,輯存古印、追慕古法蔚然成風。趙孟頫《印史》、吾丘衍《古印式》、顧從德《印藪》、陳介祺《十鐘山房印舉》等,都是印史上重要的經 典集成,對於推廣印學、滋養創新起過重要作用。
歷史上因複製傳播技術所限,普通學印者有好印譜難覓之苦。今天的情況正好相反,各種璽印篆刻圖 像資源層見疊出,但如果沒有合理的鑒別取捨,往往莫衷一是。因此,從歷代浩瀚的璽印篆刻作品中精選一定數量的經典之作為範本,對於篆刻啟蒙,甚至對於催發 今後的變法創新,都是十分必要的。“璽印三百品”系列,就是本著這樣的目的進行策劃編選的。
目錄
鄧石如
趟之謙
檢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