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推薦序
建築師/許華山
台灣蔦屋書店總經理/橋本龍之介
作者序
第1章 桃山時代之前,審美變革的背景
日本文學對於鎌倉時代到室町時代的鬥茶會是這樣形容的:「崇尚華奢、綾羅錦繡、精好銀劍、風流服飾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程度。」
◆中日茶歷史對照簡表
◎唐物至上主義
◎會所茶 vs. 草庵茶
◎日本茶人的獨特審美
第2章 王者井戶茶碗的登場
庶民的共鳴、禪語及器物的審美交集,最終一定會匯集於高麗茶碗的大川之中,這看似歷史的偶然,卻是毫無懸念的必然。
◎高麗茶碗為何能翻轉地位
◆東洋陶瓷系簡譜
◎高麗茶碗的特色和種類
第一期:十五世紀後半~十六世紀前半
雲鶴狂言袴、井戶、三島、刷毛目、粉引、割高台
第二期:十六世紀中期~十六世紀後半
熊川、堅手、雨漏、蕎麥、柿蒂、魚屋
第三期:十七世紀初期~十八世紀前期
御所丸、金海、彫三島、伊羅保、御本立鶴
*茶陶故事1
橫濱美術館,初見井戶茶碗
◎豐臣秀吉對茶道的影響
◎中日茶碗相較,歷史發展的兩個缺憾
◎庶民的共鳴、禪語及器物的審美交集
第3章 村田珠光、武野紹鷗與千利休的世紀審美觀
村田珠光所倡議的草庵茶,承襲了早期世阿彌和心敬的,被茶道史學者矢部良明歸納為的「冷、凍、寂、枯」的美學意識。
◎村田珠光,「茶禪一味」的開山祖
*茶陶故事2
天下最美的不解之謎,三只曜變天目茶碗
*茶陶故事3
萬里尋根的青瓷茶碗
◎武野紹鷗,承先啓後「侘茶」的巨匠
◎千利休,集草庵茶為大成
第4章 樂燒,稱霸的背景及美學傳承
長次郎的「靜」、光悅的「自由無礙」,及直入新技法燒貫黑樂的「中西合璧」都再再將樂燒推升到了一個歷史的新高點。
◎千利休與千家十職的淵源
◎樂家與千家的綿密關係網
◆樂家.三千家系圖
◎樂家傳承十六代的美學觀
◎柳宗悅對「無為」之美的堅持
◆不同維度的審美
◎無為之美的當代意義
◎抽絲剝繭長次郎的美學
第5章 萩燒,向高麗茶碗致敬的魅力
萩燒極佳的吸水性大大地豐富了器物的表情,並讓釉面裂紋有了深淺交織的呈色,並隨著使用時間的延續,增添了一件件獨特的侘寂衣裳。
◆萩燒主要作家系譜圖
◎萩燒傳承至今的主要系統
◎透視萩燒的七種面貌
◎高麗茶碗、古萩與萩燒的比較
第6章 唐津燒,陶瓷器的文藝復興
這無疑是對中世紀的古窯宣告了近代的黎明,是在澀味當中包裹了華麗。讓我們了解到至今仍有一種品味悠遠的陶瓷,叫做唐津燒。
◎唐津燒發展的起伏
◆古唐津窯址分布圖
*茶陶故事4
從嫌惡唐津燒到唐津燒最大的藏家,出光佐三
◎四百多年來一脈獨存的中里家
◎古唐津的五大特色與鑑賞
第7章 向傳統致意的當代陶藝家
所謂的「一碗一宇宙」,其實就代表著陶藝家的人生觀,作者以何種處世的態度面對人生,作品就呈現出何等的器度與價值觀。
◎百萬分之一的美
◎當代陶藝家的挑戰與成果
◎話語權及「一樂、二萩、三唐津」排序更新的省思
第8章 跨越五世紀的身世之謎:井戶茶碗
當我們凝望著井戶茶碗的美時,不能倒果為因地為它繪製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將產製井戶茶碗的50年期自苦情的歷史長河中抽離,創造出一個幸福的歷史斷片。
◎申翰均的井戶茶碗「祭器說」
◆井戶茶碗細節名稱
◎民間祭器的使用者與使用時間
◎李朝陶工的哀與美
第9章 培養面對古董及當代作品的「覺知審美」
當眼、耳、鼻、舌、身接受外來的訊息時,是傳給了腦,還是心?對美的認知將產生巨大的歧異。如果是腦的思考,那美醜的依據是什麼?
◎柳宗悅及白洲正子的古董觀
◎料、工、形、紋vs. 美
*茶陶故事5
永仁的壺,加藤唐九郎的贋品門
◎覺知審美,走入歷史還能超越歷史
◎創作者的禪境,「有我」及「無我」
第10章 身、心、靈的審美感動
我由衷地希望,所有人能將「感動」作為賞器的初心,以「覺知審美」作為美的量尺,而以「身、心、靈」作為辨別審美層次的依歸。讓美,如是豐富我們的生活!
◎感動入身:五感
◎感動入心:共鳴
◎感動入靈:提升
◆三本書關於器物審美在不同面向的探究
收錄作品圖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