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程兆熊前半生(全套共三冊):三冊分別為 少年冶遊風景好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一心萬古又千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省識風塵萬里吟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

,

作者:李惠君

出版社:華品文創

ISBN:9789868325951

$211.00

產品號碼: 262852 貨號: 9789868325951 分類: , 標籤: , , , ,

  程兆熊先生對中國文化的推廣未曾停歇,是新儒家學派中被遺漏的一位重要人物。本部書共三冊,七十餘萬字,除了收錄了程先生的文章外,對與程兆熊先生有密切往來的熊十力、何思敬、戴家齊、許思園、徐先兆、王淑陶、黃維等人亦進行了扼要的介紹,還全文錄入了與程先生有文字往來的部分師友的文章、信札、公函以及相互酬酢的詩歌等資料,內容旁徵博引,以極其豐富的文獻材料乃至檔案,沿著歷史的發展脈絡來勾勒程兆熊先生的前半生。文字耐讀,語言生動,妙筆生花,這種發乎性情的書寫方式也增添了本書的趣味性與可讀性。

  一代時儒程兆熊先生(1907-2001),熟識歐陽竟無大師,親炙於熊十力先生,與吳宓、錢穆、許思園、唐君毅、牟宗三等諸位先生交好,一生奉行簡單化與務實的體證,卻甚少人知道他的學識背景與豐厚閱歷。作者李惠君花了近三年的搜集與整理,以文追人、以文追事,從程先生大學開始到1949來台之前發表的文章及以文化救國建國的事蹟,以時間為軸、以文章及交往人物為織,書寫成七十五萬餘字《解鎖程兆熊》前半生,時間從1926年到1949年,共三冊:《解鎖程兆熊前半生-少年冶遊風景好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解鎖程兆熊前半生-一心萬古又千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解鎖程兆熊前半生-省識風塵萬里吟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

  從《解鎖程兆熊前半生》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線索。先生十九歲離鄉南下廣州,受同鄉黃維規勸與資助,棄考黃埔軍校而入中山大學物理系就讀,既而又受推薦編輯《黃埔生活》,其時正在蔣介石誓師北伐之際,也是國共兩黨裂痕加深進而清黨的時刻,國共兩黨同時注意到動員農民力量乃掌握政權的利基,其時先生任職黃埔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除了在負責主編的《黃埔生活》及《黃埔週刊》撰文之外,也主編系列叢書,其中程先生編有《農民運動》一書,關注農民與土地問題,他認為中國的根本問題是農民問題。

  由農村文化運動到社會運動而政治運動;同時還有個循環性,由政治運動,再到農村文化運動。誠如本書作者所言,此文雖是因為國共分歧而為國民革命所編就的書籍,已然可見程氏性情之教的風格。作者又提到第五點所提的社會進化觀點,也一直貫穿程先生後來的相關農業治國救國的著作中。所以作者提醒我們:「這些深度接觸農民運動議題及土地改革問題,是否也是影響程先生復學之後轉系農科的因子呢?又關於農民的教育問題,是否也是程先生回國投入抗戰以致當了專員做了許多訓練,及後要創辦信江農專,乃至於最終,終身從事農學國學等教育的呢?相信這些都是不斷積累於程先生內在思想行動的因子。」旨哉斯言!得作者頗具理據的分析,相信讀者對程先生藉中國歷代農民與土地政策之轉變以闡述其性情之教此一思想的根源發韌之處,當能有一番具體的理解。且觀先生抗戰時期所從事「先秦儒家的農業理想與世界」此一課題之探索,注意土之氣息與人性之關聯,強調教化之本,本之於人性,本之於土之氣息,本之於農業,將先秦儒家以農立國的理想世界,依據經典為之梳理,既談經濟,亦言文明,更言為人處世之道與國家經營之理,其根本都歸結於對歷代農民與土地問題之思考,並且作出從上到下,從治國教化到土地經濟同條共貫的系統性解答。而這些立論的觸發點,與其任職黃埔時期對農民運動的思考,實有深刻的聯繫在焉。

  作者關於先生前半生的行止,有相當詳盡的介紹。舉其大者,如與三民主義力行社的淵源,創辦《國際譯報》、《小國際》、《文化通訊》、《國際情報》、《理想與文化》、《中國文化》之經歷,原欲赴巴黎設立國際譯報社卻入學於凡爾賽園藝學院的始末,以及抗戰時從軍報國,從事文化宣傳與擔任指導專員,上書陳誠建議設立中國哲學研究所,並舉薦熊十力先生的詳細始末。另外,作者詳述程先生應英國科學協會之邀,以中國科學家的資格發表《儒家學說與國際社會》之緣由,尚有程先生任職滇越、川滇鐵路始末,戰後鵝湖信江農專辦學之艱辛。當然,程先生與黃維、熊十力、牟宗三、許思園、唐君毅、吳宓柳詒徵、彭友賢等眾多先生之交往等等,更是多有精彩之敘述。

  程兆熊先生對中國文化的推廣未曾停歇,是新儒家學派中被遺漏的一位重要人物。本部書除了收錄了程先生的文章外,還全文錄入了與程先生有文字往來的部分師友的文章、信札、公函以及相互酬酢的詩歌等資料,內容旁徵博引,資料翔實,最大的特點是以極其豐富的文獻材料乃至檔案,沿著歷史的發展脈絡來勾勒程兆熊先生的前半生。文字耐讀,語言生動,妙筆生花,這種發乎性情的書寫方式也增添了本書的趣味性與可讀性。對於普通讀者而言,閱讀此書除了增長知識,擴展見聞外,或可從程先生傳奇的人生經歷中獲得成長的動力,汲取生命的智慧。對於學者而言,瞭解程兆熊先生的生平和經歷,亦有助於深化理解程先生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目錄

上冊《解鎖程兆熊前半生-少年冶遊風景好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目次
序──程兆熊先生習農因緣與初心──林宗賢
自敘──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李惠君

第一編  兒女英雄氣慨  荔子楊梅幾度紅
── 廣州中山大學與黃埔軍校 ──
民國十五年至二十年(一九二六-一九三一)
前言
第一章    少年冶遊風景好,仁慈李逵黑先鋒
──《黃埔生活》週刊編撰股長
別號與筆名
程兆熊先生的編輯室
首篇作詞、組詩、譯作
月夜放歌
古有成先生
《黃埔生活》的丘啟薫先生
第二章    青箬笠綠蓑衣,勿草草此生
──《黃埔週刊》編撰股長
騎馬打勝仗與黃埔停刊
一刀兩段,刀刺何處?!
第三章    不堪聞問,惟知難行易
 ──論〈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革命的教訓
第四章    都是過來人,枯骨泣江河
──〈哭玄武湖裡的亡友──熊敦〉
浪遊行跡
生她一個人的孩子
探尋熊敦先生
一個答覆

第二編  奔赴京都,安家立業
── 南京加入三民主義力行社並創業 ──
民國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一九三一-一九三四)
前言
第一章    初到南京,回想南國 ── 與南京拔提書店的關係
第二章  在星的醉眼裡 ──〈黃帝的子孫〉
第三章  沒被帶走的時代痕跡 ── 創辦國際譯報社
國際譯報社的設立、編制與發展
國際譯報社的出版與發行
第四章  創辦第一份刊物 ──《國際譯報》
《國際譯報》的型態與發展
《國際譯報》的編輯與發行
譯述之餘
現代農村學會組織的擬議
總的答覆和編後
許思園先生的《人性與人之使命》
程兆熊先生與許思園先生
許思園先生的遭遇,兼提王芃生先生及楊蔭渭先生
《國際譯報》對國際局勢的報導
第五章    國際軟性讀物 ── 副刊《小國際》
《小國際》的出版與發行
小國際俱樂部
程兆熊先生的黃沙夢
現代詩社疑案
戴家齊先生
新娜拉與新羅亭
唐君毅先生的《小國際》主編
第六章  國際通訊網路 ── 《國際情報》
《國際情報》的出版發行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南昌行營
第七章  《國際譯叢》半月刊
第八章  中國歷史文化與健全人生思想 ── 《文化通訊》
徵稿啟事
佛廊的一封家書
熊十力先生的中國歷史文化研究會?
第九章  程兆熊先生的國際情勢譯作

第三編  遠渡重洋  凡爾賽宮裡的園丁
── 法國園藝工程師與巴黎大學文科博士 ──
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一九三四-一九三七)
前言
第一章  單程船票回國無期 ── 謁「顏色裡的都城」
第二章  看太陽吻著整個巴黎城 ── 路易十四和拿破崙的花園
與博士論文的三位教授
書後──尺牘存情──程明琤/李惠君
程兆熊生平事蹟簡表

中冊《解鎖程兆熊前半生-一心萬古又千秋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目次
序──鵝湖薪傳:家家扶得醉人歸──蘇子敬
序──蔡序──蔡長林

第一編  一心萬古又千秋  總是朝朝與暮暮
── 軍委會戰幹第一團代總教官與《自強日報》 ──
民國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一九三七 ─ 一九三八)
前言
第六章    取道港粵返鄉救國,黃鶴樓頭珞珈山
── 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訓練團第一團代總教官 ──
第七章    烽火中的文化宣傳事業
── 創辦自強日報社與《自強日報》 ──
創辦自強日報社與遷移歷史
自強日報社附帶設立的抗戰宣傳劇團
《自強日報》之創辦宗旨與組織發行
 駁《貴溪縣文史資料第五輯》之汪姓文

第二編  足跡所至  總是清明在恭
── 中央訓練委員會視察指導專員與第三戰區文化設計委員會 ──
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一九三九─ 一九四二)
前言
第一章    中央訓練委員會視察指導專員兼黨政班講師與指導員
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第二期訓練情形紀略
東南西南八省視察足跡
清明在恭和腳踏實地
一艘哥倫布的船
第二章    創新中國文化,向世界與未來講話
── 主持第三戰區文化設計委員會,創辦《文化講壇》 ──
短暫留在第三戰區文化設計委員會的時間之探
主持第三戰區文化設計委員會並創辦《文化講壇》
著作出版訓練三書
上書陳誠先生〈建議設立中國哲學研究所〉並舉薦熊十力先生
程兆熊先生與熊十力先生
二十世紀學術上之主題—生命問題
第三章    對全世界的文化工作的偉大的設計
──創辦《文報》與《儒家學說與國際社會》──
《文化講壇》姐妹刊《文報》的創刊訊息
以中國科學家的資格發表《儒家學說與國際社會》
──應英國科學協會之邀:戰後人類精神及世界文化和文明的改造問題
程兆熊先生與柳詒徵先生
先秦儒家的農業理想與世界
離開第三戰區文化設計委員會

第三編   百花開處春如酒  萬木凋時夢似烟
 ──川黔考察,家人辭──
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一九三九──九四二)
前言
第二章    第一次西南各省視察之貴州考察筆記
第三章    整理總裁的訓練思想體系
第四章    王淑陶先生和程兆熊先生詩

附錄一《國際譯報》各期出版時間與目錄
附錄二《小國際》各期出版時間與目錄
附錄三《國際情報》各期出版時間與目錄
程兆熊生平事蹟簡表

下冊《解鎖程兆熊前半生-省識風塵萬里吟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九》目次

序──致廣大,盡精微,續開程兆熊先生精彩人生實學──呂榮海
序──「冥搜與真性,清外認揚眉」──胡可濤

第一編  有心之人,必長念此有心之事
── 創辦《理想與文化》──
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及三十九年(一九四二-一九四六,一九五〇)
前言
第五章    颯颯秋風十月天,秋風起處是塵寰
── 《理想與文化》的創辦之謎 ──
 《理想與文化》的困境
誰創辦了《理想與文化》,且看程兆熊先生與程行敬先生
真實的《理想與文化》刊載篇章
第六章    世界應該是一座大花園
── 從農業看見世界與時代 ──
從農業看見世界
吹起的時代的風──報載「信江農校長程兆熊來渝」

第二編  華燈照人寂寂  書寫歷代在滇名將
──  接收滇越鐵路,川滇鐵路特別黨部  ──
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一九四二-一九四三)
前言
第八章    爆竹響遍山城,家鄉淪陷遠走昆明
──  川滇鐵路特別黨部主任委員  ──
程兆熊先生首次到雲南昆明時間再探
出任川滇鐵路特別黨部主任委員
第九章    雲南的諸葛武侯,滇遊雜詠
──  探詢雲南人物古蹟  ──
程先生的雲南初體驗
與黃維先生攜手同歸故里

第三編  以天下為一家  以中國為一人
── 第三戰區文化運動委員會 ──
民國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一九四四-一九四五)
前言
第一章    對時代感到沒有辦法,惟闡揚中國文化
 ── 中國文化季刊 ──
與朱家驊先生的二封書信
主持《中國文化》季刊
茶山寺二三事與論西漢之治
唐末詩人有道
第二章  大道不將爐冶去,有心重立太平基  
──太平的線索,一個人的完成──
太平的線索
昔賢信州山川題詠
周公傳
程兆熊先生之大學同學丘啟薰先生
第三章  以文化建國安定民心,錯失良機
──  主持第三戰區文化運動委員會  ──
夢遊異境
第三戰區文化運動委員會工作
第四章  相與言忠言孝,論古論今,竟至不忍舍離
──  岳武穆遺文真偽之探  ──
關於岳武穆遺文
茗川王氏族譜
岳武穆王氏宗譜序文書後
第五章  藏之名山,以俟解人
──  二酉講義與鵝湖講義  ──
任《中國文化》季刊總編輯
鵝湖講義:彭二酉先生與張司直先生
程兆熊先生與吳宓先生

第四編  文化教育和政治  相忘於江湖或相煦以沫
── 《知識青年》暨信江農業專科學校(農學院) ──
民國三十二年至三十八年(一九四三-一九四九)
前言
第一章  人材薈萃濟濟大觀,信江大學的規劃
──《知識青年》半月刊發行人與信江農專校長──
信江農業專科學校創辦之始
創辦《知識青年》半月刊
上饒七縣聯誼信江農業專科學校開學了
程兆熊先生與彭友賢先生
第二章  仰視滿天星斗,一任寒風拂面
──信江農專創辦辛酸史──
重慶《益世報》刊載程兆熊氏
信江農業專科學校的立案過程
戰後惱人的新規與行政事務
上呈教育部長朱家驊先生:
《鵞湖今昔》與牟宗三先生起草之〈江西鉛山鵝湖書院緣起暨章則〉
第三章  時事日艱教育益為國本,慇慇此心遙遙此志,有心重立太平基  
──信江農學院改制之路──
信江農專改制農學院遭批「毋庸再議」的過程
信江農專日益發展且已附設三個農村實驗學校及鵞湖農村實驗區
 為信江農專申請為中華農學會團體會員
 程兆熊先生第一次為教育事業求官
 信江農業專科學校(農學院)紀年簡表
 鵝湖書院重振了嗎?
 程兆熊先生與徐先兆先生之交往
第四章  理想與文化,歷史與文化
──合併出版的《理想歷史文化》──
《理想歷史文化》的微妙誕生

第五編  斷續風吹天地久,遑辭百折在人寰  
── 黃維將軍與程兆熊先生的半生情──
民國三十三年至三十八年(一九四四-一九四九)
前言
第一章  蓮荷夜夢無顏色,世亂常懷天下才
── 十萬青年十萬軍,蓮荷齊練兵 ──
黃維中將與程兆熊少將的蓮荷練兵
再忙,也沒有落下的講演與譯作
第二章  錦蜀征袍手製成,桃花上馬請長纓
── 規模更日益擴充,設備益甚完善 ──
信江農專承辦國防部預備幹部管訓處青年屯墾訓練班
農林部農委會駐贛代表徐滿琳的報告書
程兆熊先生與稷社的通訊
第三章  任是彩雲岩上落,絕壁由來豈等閒
── 徐蚌會戰,友朋兩分 ──
程兆熊先生與黃維先生的半生情
黃維先生為人所樂道的諸事
黃維的新任務與新覺悟
不得不說的黃崇武先生

跋──天外青山似故山──程明琤
程兆熊生平事蹟簡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惠君

  祖籍廣西桂平,出生台灣台南白河。瑞士商學院(SBS Swiss Business School)EMBA高階企業管理碩士。59人文空間主持人、59讀書會召集人、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會員、中華出版基金會董事。

  「第一屆程兆熊思想與現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2024)發起人暨籌備執行委員會執行長;「斯土斯民與斯人──臺灣地景文學先驅程兆熊山地踏查四書數位出版與閱讀串連計畫」總策劃執行(十場臺灣地景文學閱讀講座主持,文化部補助,華夏出版,2021-2022);主辦主持「59讀書會一起閱讀趣──方群&紫鵑朗詩」及「|程兆熊學術思想 閱讀微型研討會」(2022台北國際書展「城市在閱讀」合作活動)。

  作、〈開天闢地而歸家安坐,郁郁乎文哉〉(程兆熊《九十回憶》序,新北市,華夏出版,2023)、〈發現藏在臺灣山地裡的寶藏〉(程兆熊《山地書》、《臺灣山地紀行》、《高山族中》、《高山行》四本書重版前言,新北市,華夏出版,2022)、編撰程兆熊簡介(華夏出版程兆熊作品集折口);《叛逆媽媽˙媽媽叛逆》獲Pubu電子書城新秀作家選拔優選獎(2010)。曾任廣西《出版廣角》特約記者及寧夏《品味》雜誌專欄作家。詩作獲刊登於《漁民文化》及《創世紀》詩刊。

  曾任兩岸金融保險管理行銷主管及顧問近三十年,馬來西亞全國巡迴講師,中國品味電台聯盟策略長兼總顧問,寧夏明道文化總顧問,寧夏金融論壇總召集人、Loop-X文化創意產業型眾創空間總策劃。

  兩岸藝術文化策展人:臺灣-寧夏兩岸藝術駐村創作暨聯展(2014)、第三屆寧夏書畫院青年畫家聯展、臺灣寧夏設計師交流會總召集人(2014)、寧夏女性畫家聯展(2015)、柒加壹油畫小組跨年展(2014-2016)、上海保利秋拍王中軍個展(2017)、「台灣之美」中國攝影學會夏季攝影聯(2020)、「來去自如 朗讀風景」林信榮雕塑個展(2020)、伍玖虎年新春蠟染師生聯展(2022)、「睜開眼睛看見海」藍海線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入備選(2022)等。

出版地

台灣

出版日期

06/02/2025

印刷

單色印刷

版別

初版

裝訂

精裝

語系

繁體中文

頁數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