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作者序:因傷而開啟的徒手療法研究之路
實例分享1:家務後的「冷凍肩」完全康復/50歲陳小姐‧家庭主婦
實例分享2:靠自己起身行走,終於甩掉「四腳助步器」/75歲李先生‧民意代表
實例分享3:擺脫長年的頭痛,不再是急診室的常客/46歲張先生‧畫家
實例分享4:擺脫舉步維艱,跟「膝關節退化」說掰掰/65歲王媽媽‧家庭主婦
實例分享5:解決手臂神經壓迫問題,找回投籃準度的神射手/28歲劉先生‧大學生
實例分享6:原來我一直不懂怎麼「呼吸」!全身不知名的不適統統消失/65歲江小姐‧上班族
實例分享7:從國術館到中西醫四處診療,遇到鬼手治好了我的「斜頭症」/39歲吳先生‧船員
實例分享8:鬼手武醫救了我的膝關節,讓我跳得更高、跑得更快/25歲羅先生‧運動員
【PART1】從肌肉下手,終結痠痛不適的「徒手療法」!
──正確按摩和伸展肌肉,打造強健身體
◆什麼是「徒手療法」?
‧一個需要用心來閱讀的智慧
‧「非侵入性、不用藥」的對證復健法
‧「氣」是與西醫復健最大的差異點
‧讓人人遠離「亞健康狀態」的居家保健法
◆「武醫徒手療法」的特點
‧以經絡學與肌學為編輯架構
‧打破以「穴位」為定位的復健迷思,從「肌肉」著手
‧從他助到自助!徒手療法的四個步驟
‧武醫徒手療法的多重功效
◆身體感到痠痛不適?解證的關鍵在於「肌肉」
‧主動的肌肉&被動的「筋」
‧神經是傳達活動指令的光纖
‧肌肉緊繃、氣滯血瘀,造成身體的痠痛麻
‧肌肉的「動點」&「痠痛點」
◆「功」對於徒手療法的重要性
‧人類的生命之源
‧「功」的What、Why與How
‧施作者的「功」要比患者高
‧對證用「功」才是王道
【PART2】徒手療法的事前準備功課
──從練功調息、3大基本手法到延伸手法,整復前要先勤學的基本功!
◆如何練「功」?
‧功的產生
‧調息是徒手療法的關鍵
◆按摩的節奏和手法
‧掌握3種節奏
‧運用3大基本手法&衍生手法
◆延伸手法介紹:拔罐
【PART3】徒手療法的5大部位對證應用
──從頭到腳的常見痠痛症狀,一一破除病根,氣血暢通!
◆認識你的身體結構─頸椎的構造與機能
◆【頭部‧肩頸】對證按摩
1肩頸痠痛
2轉頭痛
3歪頭痛、高低肩
4抬頭痛、點頭痛
5頭痛、偏頭痛
6長年暈車暈船(暈眩)
7耳背、耳鳴
8頭昏眼花、飛蚊症
9顏面神經麻痺、高血壓、視力衰退
10低血壓、上肢後側麻痛
◆認識你的身體結構─胸腰椎、臀部的構造與機能
◆【胸‧腰‧臀部】對證按摩
1胸悶、呼吸不順
2感冒(流鼻涕、咳嗽)
3免疫力衰退、蕁麻疹、過敏性皮膚炎、中暑
4乳房痛、月經不調
5下肢後側麻痛
6坐骨神經痛
7坐立難安
8脊椎側彎
◆認識你的身體結構─下肢的構造與機能
◆【下肢】對證按摩
1腿抬不起
2膝關節退化之跑步者膝(膝蓋外側痛)
3膝關節退化之鵝足(膝蓋內側痛)
4膝關節退化之跳躍者膝 (膝蓋中間痛)
5足跟痛、腳底筋膜
6腳踝翻船
7腳背麻痛、腳底麻痛
8大腿外側疼痛
9 O型腿、X型腿
◆認識你的身體結構─肩關節、上肢的構造與機能
◆【肩關節‧上肢】對證按摩
1手臂平舉時上下擺動疼痛
2手臂上舉時疼痛
3手臂內收外展時疼痛
4無法反手抓背(肩關節纖維化)
5手臂疼痛─抱嬰兒或寵物之姿勢
6手臂疼痛─用力捶打大釘子之姿勢
7媽媽肘/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腕隧道症候群
8上肢神經壓迫
9吃蘿蔔乾
◆認識你的身體結構─腹部的構造與機能
◆【腹部】對證按摩
‧便秘
PART4徒手療法的自主復健進階版:重量訓練
──透過重訓,使肌肉恢復彈性,動作表現更靈活有勁!
◆為什麼我們需要重訓?
◆重量訓練
胸部:胸肌1、胸肌2、胸大肌
肩頸&背部:三角肌、提肩胛肌與斜方肌
上肢:肱二頭肌、肱三頭肌1、肱三頭肌2
腹部: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腹橫肌
下肢:臀部與下肢肌群
前臂:小手臂肌群1、小手臂肌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