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病理學、治療學……魯迅如何運用醫學史來展現社會批判?
大文學家魯迅,巧妙將醫學事證融入文學中,充分運用科學的理性充實思想的深度。
本書則細細道來各個例證背後的史料故事,使讀者細讀魯迅雜文中的引用時更具體明晰。
因家中困境看盡人情冷暖,從而邁向人生轉折
祖父的犯案和父親的病故使魯迅家庭「墜入困頓」的時候,也正是中國的封建社會陷入解體的時期。家境的衰落帶給魯迅的感受與時代的變遷正相吻合。這促使魯迅邁上「走異路,逃異地」、叛逆士大夫階級的道路:「去尋求別樣的人們」。
以醫學為喻,深富哲理與渲染力
棄醫從文的魯迅覺得救治人的精神遠比救治人的肉體重要,要不然,那些被救治的人結果還不是當「看客」就是當「炮灰」。作為一位以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為己任的作家,魯迅在梅契尼可夫的理論中看到的是,可以借用這位學者發現吞噬細胞吞噬病菌的原理,來比喻文字抨擊時弊的作用。
以筆桿展現出積極愛國心
因此,他對於中國的未來,態度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絕望。在看到國民「愚弱」的同時,他也看到「中國的脊梁」,看到「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他不能容忍對中國的肆意汙衊。
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章太炎是魯迅的老師,1908年魯迅在東京時,曾聽過章太炎講「小學」,對他懷有很大的敬意。他確實是一位「小學」的大師,是名人,是專家。但他這一次的言論既然已經涉及到白話文和文言文的論爭,也就是改革和反改革的原則問題,魯迅也就不能含糊了事。
本書特色
大文學家魯迅同時具有醫學與科學相關背景,因此其清楚地意識到兩者兼具的重要性,一次次在文中引述醫學科學事例,使文章的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緊密結合。本書挑選22則魯迅雜文中提及醫學史的相關事例,細究魯迅引用該例的本意,期盼展現出其獨具風格和藝術感染力的寫作特點。
目錄
小引
前言 人類疾病的文化表徵
「食菌不病」的實驗和「精神改造肉體」的破滅
「606」的發明與醫治「國民性」
纏腳、吃印度大麻與「蠻人文化」
曼陀羅花的毒與外國文學的譯介
西方的醫學與日本的「明治維新」
藝術與瘋狂
傳統中醫:寶藏與胡話
「精神分析」與人的「外套」
白血球與社會批評、文明批評
人體的衰老與社會的退化
「精神分析」與國人的「心解」
西醫與它在當年中國的命運
飲食習慣與身心健康
做夢與社會理想
《本草綱目》裡的經驗與實踐者的偉大犧牲
鴉片、嗎啡與「拿來主義」
優生學與人的命運
血液循環的發現與改革的不可擋
莊嚴的放射法實驗與剝削者的荒淫無恥
「醫學泰斗」的悖論與所謂「名人名言」
移植金雞納與文化傳播
種痘救人與殺人者製造炮灰
後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余鳳高
作品有《那些巨匠和他們的繆斯女神》、《在現實和文學中的愛》、《西方性觀念的變遷》、《插圖的文化史》、《天才還是瘋子》、《莎樂美:歷史和藝術》等著作五十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