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一種自我為鏡的回憶,這回憶是對未來的虛構
◎這些詩,寫於十九到二十三歲,生活在兩座城市的雙重性孤獨的間隙。
◎寫詩的無用與私語態令我著迷,可能也只是,女人錯失雨季的自圓其說。
◎書寫作為一種與本我的對談和對時間迅即流逝的對抗,成為唯一可以擊破窒息感的石器。
對月獨酌時的絮語亦如春日遲遲,
暖陽當頭,霍地起了縠皺。
都市裡的浮囂在隔了山海的層樓之上,
也自有一種天真可愛。
從寒冬而來的遺落了起點的悄然沉寂著的歲月
遲遲的春日的熏紫的暮靄
跋涉過凜與暗的無涯的碎石路
我們在這樣的列車上相逢
我們要去往何方 晦暗的光影的未央
異樣靈敏的聽覺只餘下孤注一擲的逼狹的慰藉
泡影一般相擁的暖意
無數個此去經年
無數個春日遲遲
目錄
豔紅
統計數字
紅與黑
頭髮
初雪
不告而別
米原
桃紅起泡酒
默
6766
老舊未來
冬季
自圓其說
等雨
錯失雨季
女人
虛幻的信仰
葡萄抑或是明天
秋色在白色木椅裡漸深
義無反顧
她
科尼亞轉舞
春日遲
復仇
只有背影的中年男子
古城
初夏的教堂
破碎
如何
如果
男人和女人
夏蟲語冰
閣樓
緩慢
恰到好處
Ferrara
異鄉人
自我之敵
細雪
從來
二十六歲的時候
愛
我們
夢不適合多於三層
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凜之
北京人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學士
香港大學建築研一
業餘寫詩畫畫
作品散見於《聲韻》
喜歡思考發呆的拖延症晚期i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