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主化與政治變遷:政治衰退理論的觀點

,

作者:陳星

出版社:崧燁文化

ISBN:9789576818035

$39.95

產品號碼: 118399 貨號: 9789576818035 分類: , 標籤: , , , ,

  臺灣社會自2000年民進黨上臺以後在政治變遷過程中出現了比較典型的政治衰退現象,而學界在當時並沒有對這些現象展開比較系統的理論反思。本書的內容便以臺灣為典型個案,並與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内的國家和地區民主化過程的經驗進行比較分析,針對民主化過程中出現的政治衰退問題展開探討。 以臺灣的經驗來看,民主化過程也是政治變遷制度化的過程,這一過程包含了政治發展和政治衰退的制度化。經過制度化的政治衰退成為政治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此而言,政治變遷是政治發展和政治衰退共同推進、互相影響的結果。兩者形成的綜合性結果決定了社會治理的品質。政治發展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會形成良治,否則可能導致低度治理或者是政治系統崩潰的結局。

目錄

導言:問題的提出
第1章 基本理論框架
1.1 文獻綜述
1.1.1 政治發展理論的基本脈絡
1.1.2 政治衰退理論的流變
1.1.3 學界對臺灣民主化與政治發展的研究概況
1.2 政治衰退概念性解析
1.2.1 基本理論預設
1.2.2 政治衰退的基本涵義
1.2.3 政治衰退的基本面向
1.2.4 政治衰退的測量

第2章 臺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政治衰退
2.1 「總統」權力的集中與制衡弱化
2.1.1 「總統」權力集中的制度基礎
2.1.2 黨國體制與「總統」權力集中
2.1.3 對「總統」權力制衡的失靈
2.2 「政治無能」
2.3 族群撕裂與政治對立
2.4 社會共識的缺失
2.5 政治變遷與經濟發展
2.5.1 政治民主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5.2 臺灣政治民主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6 政治腐敗及其控制
2.6.1 政治腐敗:功能問題還是道德問題?
2.6.2 民主化過程中的臺灣政治腐敗現象
2.6.3 臺灣民主化與政治腐敗的關聯

第3章 政治變遷與政治衰退:過程、機制和行為模式形成
3.1 臺灣民主化與政治資源分配格局的重建
3.1.1 社會異質性的顯性化
3.1.2 政治資源分配格局的重建
3.1.3 政治動員成為政治對立的動力
3.2 民主化與價值分配:「臺灣主體意識」建構
3.2.1「臺灣主體意識」概念的流變
3.2.2 「臺灣主體意識」的基本層面
3.2.3 觀念建構與「臺灣主體意識」的意識形態化
3.2.4 「臺灣主體意識」的身分認定功能
3.2.5 意識形態重建與政治衰退
3.3 統合機制變化與政治衰退
3.3.1 統合機制由剛性向柔性轉變
3.3.2 政治精英內部關係的變遷
3.4 政治行為模式形成與政治衰退
3.4.1 臺灣政黨政治與政治行為模式
3.4.2 政黨之政治行為模式的歷史習得過程
3.4.3 對立性政治結構和敵我矛盾的建構
3.4.4 政黨之政治行為模式與政治衰退
3.5 餘論

第4章 比較視角下臺灣政治衰退的理論意涵
4.1 東亞領域中的政治衰退問題
4.1.1 政治腐敗
4.1.2 權力集中
4.1.3 族群衝突
4.1.4 「恩庇—侍從」體制以及「金權政治」
4.1.5 「政治無能」與信任危機
4.2 政治衰退的發生學解釋
4.2.1 東亞文化傳統對政治衰退的影響
4.2.2 制度移植、文化重建與政治衰退
4.2.3 民主化與政治衰退的制度化
4.3 政治衰退與社會治理
4.3.1 政治衰退在民主化過程中的坐標
4.3.2 政治衰退與民主化過程中的社會治理
4.3.3 臺灣的政治衰退與社會治理

參考文獻
一、中文
(一)專著
(二)論文
二、外文
(一)專著
(二)論文
後記
 

出版地

台灣

出版日期

02/01/2019

印刷

單色印刷

版別

初版

裝訂

平裝

語系

繁體中文

頁數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