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怕死?疫情下的深度心理學想像

,

作者:王盈彬, 蔡榮裕

出版社:薩所羅蘭分析顧問有限公司

ISBN:9786269578849

$29.50

產品號碼: 190045 貨號: 9786269578849 分類: , 標籤: , , , , ,
  透過深層心理分析,讓疫情紛亂下的臺灣社會多一份安定的力量!
 
  ◎疫情心理重建,是一種社會同理的過程,也是化解分歧對立、增進彼此包容的路徑。
  ◎推演潛意識的運作模式,再回到意識層面,互相琢磨,並與台灣在地疫情經驗與實況接軌。
  ◎給一般民眾、給第一線醫護相關人員、給醫療心理相關專業人員,從不同面向相互討論與包含。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疫情初期成立「新冠疫情身心壓力照護專案」,本書即是相關文章的集結出版。
 
  心理的傷很難一眼看穿,如何在重大壓力下,
  仍可以保持想像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理論上所涉及的深度心理學,
  借用精神分析的概念和經驗,
  對於那些不再只是「完整客體」的經驗,
  而是生命早年經歷生死攸關的心碎經驗下,
  當年焦慮和憂鬱的多重變型,
  至今仍如何流連忘返,
  並影響著疫情下的適應?
 
  疫情不只衝擊生理健康,也衝擊心理健康,
  但卻經常被人忽視,我們要活著,
  充滿和諧與希望的活著。
 
  雖然人性如此複雜,但我們不因此而避開,
  而是一步一步給自己機會,
  當你給自己機會,也給他人機會,
  就有機會找到更多的話來說它,
  因為它的變化是多樣的。
  

目錄

序一  回首來時路!疫情紛亂下讓臺灣社會安定的一份力量!(羅浚晅)
序二  疫情下的深層心理部門(王盈彬)
序三  病毒與疫苗的恩怨情仇:如何不陷進二分撕裂裡而能持續思考呢?(蔡榮裕)
 
2021.06.23星期三
那一針的重量
 
2021.06.26星期六
等待解封中的遙遙無期
疫情下公衛政策和個體之間的衝突
 
2021.07.07星期三
疫苗心理學
拒絕疫苗注射的潛在無力感
 
2021.07.09星期五
疫情下的無助感
疫情下的無助感如何反應在對疫苗的態度
 
2021.07.13星期二
不是句點的無望感:有時,有了疫苗,才把它映照出來
當有了疫苗後,無望感卻可能反而出現?
無望感:還未發展出疫苗的心理瘟疫
 
2021.07.16星期五
都是我沒做好
罪惡感(罪咎感)的多重樣貌
罪惡感會如何傷人傷己,卻是難以剎車
 
2021.07.16星期五
你和我不同嗎?淺談分裂機制的防衛
某些壁壘分明原就難以相互說服,漫談分裂機制的影響
兩極化裡的心理防衛機制:深談分裂機制引發的難題
 
2021.07.23星期五
分裂了,該怎麼辦?
漫談分裂機制:例如疫苗選擇所誘發的心理困局
疫苗恐懼裡另有潛在的恐懼:分裂機制的僵局能被整合嗎?
 
2021.07.27星期二
我想要最好的疫苗,有嗎?這是過於理想化嗎?
當「理想化」變身成嚴厲的武器時,會是什麼樣貌呢? 
當「理想化」化身成分裂機制的內心戲時
 
2021.07.31星期六
疫情下理想化的多重面貌
理想化的心理因素帶來的撕裂現象
理想化所隱含的「自我理想者」和「超我」的嚴酷
 
2021.08.03星期二
這都是憂鬱嗎?
從口罩荒到疫苗荒有多「荒」?被重複挑起的憂鬱心
重複說未來疫苗會不足?失落和匱乏的憂鬱心理學
 
2021.08.11星期三
你解釋的,我有自己的詮釋?以疫苗覆蓋率為例
解釋和詮釋的差異,對疫情訊息接收的影響?先談解釋
解釋和詮釋的差異,對疫情訊息接收的影響?談談詮釋
 
2021.08.17星期二
台灣,眞這麼糟嗎?恐慌裡潛在的匱乏感與失落感
催眠般說需要第三劑疫苗,引發的匱乏感和失落感
疫苗荒?從荒到慌,從匱乏到不安,從憂鬱到焦慮的層次感
 
2021.08.24星期二
口罩後的世界,看創造力這件事
疫情壓力如石頭,心理的花朵如何有創意開放呢?
在無可確定的未來裡,觀察生死苦難裡的創意
 
2021.08.31星期二
疫情下,集體歇斯底里適合被用來說明某些群體反應?
集體歇斯底里是汙名化?或是好名稱描繪某種群眾反應?
表面情緒裡,隱藏著更深層二分撕裂的你死我活
 
2021.09.07星期二
用力的守護,卻引發用力的反擊,談談投射認同
滾動式調整,被接受或難被接受的心理學:略談投射認同 
不滿和痛苦翻攪裡,心理的投射認同有多深沉呢? 
 
2021.09.14星期二
跟著偶像打疫苗,應該沒問題吧? 
投射認同:推想疫情壓力下影響決定的原始因子 
投射認同:為何在疫情下相互溝通容易走往壞的心思? 
 
2021.09.21星期二
各種疫苗的族群,怎麼會這樣? 
生死交關的想像,投射認同的心理碎片如孤島
疫情下破碎的投射認同,以四散的家族移民來比喻
 
2021.09.28星期二
尙未接種者,要如何挑疫苗?
回到過去,是去蕪存菁挑選事實嗎? 
莫名的痛苦:分裂機制裡找出兩種對立的名稱
 
2021.10.05星期二
為什麼不隔離就好了?
忍了很久了是什麼意思呢?把惡夢趕走就好了?
為什麼不說淸楚就好了?無法命名的恐怖感
 
2021.10.12星期二
我想通了一些事
我們的職人技藝:創傷破碎心理經驗的整合
我們的職人技藝:碎片如孤島般心理創傷經驗的聯結
 
2021.10.19星期二
坐而言,起而行
我們的職人技藝:創傷心碎裡,詮釋如何影響未來
我們的職人技藝:創傷心碎後,心理一層再一層的建構
 
2021.10.26星期二
誤會一場
如果誤會是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起點,這是什麼意思呢?
常寧願處在誤會裡,以便覺得自己的答案是對的?
 
2021.11.02星期二
感動和行動
不確定的疫情,需要多少誤會讓自己不被恐懼淹沒?
重大壓力下的恐懼,同理心有多少誤會做基礎?
 
2021.11.09星期二
妥協和堅持,是敵人或難兄難弟?
為了原則而不妥協,這是實情,還是錯覺?
沒有妥協這件事,有的是妥協和堅持?
 
跋‧疫情尾聲談「反移情的恨意」後再出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盈彬
 
  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
  精神科專科醫師
  臺灣精神醫學會會員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監事
  前奇美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現任成大醫院暨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臨床心理治療督導
  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駐校校園諮商暨督導醫師
  現任王盈彬精神科診所暨精神分析工作室主持人 
 
蔡榮裕
 
  精神科專科醫師
  前松德院區精神科專科主治醫師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名譽理事長
  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會員
  高雄醫學大學阿米巴詩社社員
  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心理治療資深督導
出版地

台灣

出版日期

09/01/2022

印刷

單色印刷

版別

初版

裝訂

平裝

語系

繁體中文

頁數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