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挑戰科學的男人:全自動駕駛、超迴路列車、腦機介面、殖民火星……科學家眼中哪些「馬斯克現象」會成真?其結果是?

,

Enquête sur Elon Musk, l’homme qui défie la science: colonisation de mars, voitures autonomes, implants cérébraux… Elon Musk : génie ou escroc

作者:奧利維耶·拉斯卡

譯者:黃明玲

出版社:大是文化

ISBN:9786267251379

$37.25

產品號碼: 208639 貨號: 9786267251379 分類: , 標籤: , , , , ,

  ◎火箭發射後可回收──馬斯克辦到了,還將火箭回收船取名「我還愛著你」。
  ◎將特斯拉送上太空的影片,引爆熱議。他卻只在車子儀表板寫「免驚」。
  ◎他曾說,火星殖民可在10年內展開;但前提得是:「你準備好要死了嗎!」
  ◎如果你對他的創新嗤之以鼻,他會狠嗆你:「是哪條物理定律阻止我這樣做?」

  他就是被眾多科學、太空實驗室評為
  「經常挑戰科學的男人」,伊隆.馬斯克。

  作者奧利維耶.拉斯卡是法國科普期刊《科學與未來》主編,
  身為科技記者,這幾年來他參與了非常多的「馬斯克現象」。

  一開始他很不想當一回事,
  更討厭馬斯克根本不懂科學(從沒發表任何相關論文)還愛嗆人。
  像是放話給貝佐斯、老要跟普丁單挑。

  但隨著SpaceX、特斯拉、超迴路列車、腦機介面的陸續誕生,
  他決定從科學角度解讀這位企業家在太空、交通、醫學甚至金融領域的挑戰,
  有哪些創新值得期待?哪些創新目前技術也許只是發夢,但以後呢?

  也許結果就如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火箭專家,對馬斯克的評論:
  「他說到做到。只不過從來沒有在宣布的期限內」。

  ◎發展低成本的新太空產業,他要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
  太空產業如何「低成本」?馬斯克說,讓成本最高的火箭可重複使用。
  科學家馬上吐槽:「火箭材料禁不起重返地球大氣層的高溫。」

  但在這位挑戰科學的男人眼中,如果不是不可能,那就是可能。
  他選用沒人想過的不鏽鋼──更耐熱又省錢,成功讓火箭得以回收。

  移民火星呢?科學家:「那裡沒有水、還有沙塵暴、日夜溫差100度。」
  實際在那裡生活,可能比疫情封城更痛苦,因為你只能活在密閉洞穴中。
  那麼,馬斯克為什麼堅持要離開地球?去火星的真正目的是?未來可能實現嗎?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不可行?他嗆:「是哪條物理定律阻止我這樣做?」
  充飽一次電能跑多久?全世界的鋰電池根本不夠;
  自動駕駛安全嗎?萬一發生事故,選擇撞牆還是撞人?這是科學家的最大質疑。

  馬斯克如何挑戰?他正在挖地下隧道,讓特斯拉能在更安全的環境行駛;
  還有超迴路列車──乘客會坐在膠囊內移動,比高鐵還快!

  ◎腦機介面的誕生──與人工智慧共生
  馬斯克利用「三隻小豬」做實驗,將晶片放入大腦皮質層,
  調整腦波治療失智、癲癇,癱瘓者甚至能透過意念操作輪椅。

  不過,他的目標只在於醫療嗎?這麼想讀取人們腦中的訊息,目的是?
  萬一國家說這行為不人道,不能同意?
  那就想像一下:美國總統伊隆.馬斯克,他可能會投入選舉!

  短短幾年內,馬斯克跨足太空、網路、交通、媒體、醫療、人工智慧,
  還插手了金融業──用比特幣買特斯拉,他是認真的嗎?

  殖民火星、全自動駕駛、超迴路列車、腦機介面、虛擬貨幣……
  在科學家眼中,哪些「馬斯克現象」未來會成真?

推薦者

  曲博科技教室YouTube頻道創辦人、臺大電機博士/曲建仲
  臺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孫維新

 

目錄

推薦序 科學家、發明家、工程師……他是改變世界的「夢想家」/曲建仲
前言 如果不是不可能,那就是可能
 
第一章 巨型星座,馬斯克專屬
01新太空,私人企業也能航向宇宙
02星艦,靈感來源是科幻小說
03想在火星生活?可能比疫情封城更痛苦
04有人可以出來指揮一下太空的交通嗎?
 
第二章 「是哪條物理定律阻止我這樣做?」
01這個全電動汽車品牌,馬斯克非「生父」
02白色淘金熱──回收和組裝都有賺頭
03完全自動駕駛,尚未準備好在正常道路上使用
04第五種交通方式,超迴路列車
 
第三章 腦機介面──與人工智慧共生
01 人工智慧,打不贏就加入它
02憂慮、失眠、焦慮,都是神經系統出問題
03想像一下:美國總統伊隆.馬斯克
 
第四章 用比特幣買特斯拉,你是認真的嗎?
01像個股市大師一樣呼風喚雨
02 #FuckMusk,請停止崇拜他
 
致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奧利維耶.拉斯卡(Olivier Lascar)

  專業工程師出身,目前是科普期刊《科學與未來》(Sciences et Avenir)數位版主編、法國文化電臺《科學方法》(Méthode scientifique)專欄作家。曾任法國《青少年科學》(Sciences et vie Junior)雜誌和科學電視節目《E=M6》的作家。

譯者簡介

黃明玲

  專職法文譯者,譯有《電影和課本誤導的二戰真相》、《全球只剩北京標準時間》、《整形檯上的人生》(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交流信箱:freveline@hotmail.com。
 

出版地

台灣

出版日期

04/26/2023

印刷

單色印刷

版別

初版

裝訂

平裝

語系

繁體中文

頁數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