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樹之間的風,信步到了池塘邊,
可以望見池中的紅鯉魚優哉地游動著。
清晨的此刻此地,雖然只是平民寒舍,
但對於我來說卻是淨土世界。
「她終生踐行『畫筆報負』,以藝術濟度他人;是母親,也是女畫家。為此,用盡力氣,活出了氣象。看她的畫,讀她的人生,活著的人會得到寬慰。」──蔣嬋琴
「上村松園將古舊之美,古舊之生命,古舊女人之精神,都在畫筆中一一呈現,她只畫女人,她清晰地描畫她們的眉、唇、眼、臉、衣飾,更重要的是她皆畫出這些女人的內心之神,孤絕、自立、帶著一些驕傲,不屈於世事的艱難,始終有所嚮往。」──五瓣花
►論友誼──「我的朋友,是在中國故事、日本古代故事和歷史中的人物。」
小野小町、清少納言、紫式部、龜遊、稅所敦子——除此之外還有很多。
楊貴妃、西太后……數也數不過來。
心中的朋友是永遠不會分別的朋友。
我要是想和朋友們見面了,就走進畫室,與那些人對坐。
她們不說話。
我也不說話。
心與心在無言中相通。
我就像這樣,把快樂的朋友們放在身邊。
所以,也可以說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吧。
►論從前──「如今所說的舊日風俗,新時代的人們可能已經不屑於看,看也看不到了。」
那時候的京都,鎮上的人們,寧靜,安詳,善良,淳樸……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想要他們通通歸於寧靜,恐怕是不可能了。但是,善良和淳樸,是我所想要重現的東西。從這個意義出發,我畫出那個時代人們的淳樸之姿,展現給現在的人們,也可以說是一種「畫筆抱負」的方式了吧。
如果時間夠的話,我一定要把當年所見所聞的明治女性風俗全都畫下來。
►論信仰──「只有自己具備了一定的境界,才能將自己的信仰稱為宗教。」
我常常去療養旅行。如果在旅途中遇到神社呀佛寺之類的,就算是繞遠路,我也會去參拜。這樣一來,我的心情就會趨於平和。這就像我的藝術是我的一部分一樣,我的信仰,也是我的一部分。總的來說,對於我而言,藝術三昧即信仰三昧。
本書特色
這本書蒐集了上村松園的數十幅代表作,一能幫助我們研究明治維新後全盤西化的日本在東洋畫和西洋畫之間的探索,也能幫助美術學子了解傳統日本畫的一些構圖、用線用色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將為畫者在繪畫之路中循著的那份執著的愛記錄下來,值得收藏。
目錄
推薦語
序言
壹 回憶我的京都 私の京都を思い出す
幼年的回憶
京都的夏天
貳 關於女人,關於花 女のこと,花のこと
腰帶漸寬
青眉:懷戀舊日風情
小町紅之美
奈良物町的美人與地歌
花之寺賞花:偷得浮生半日閒
京都髮髻物語
眉之記
三味線之胴
流行的印記
參 畫與思 絵と思考
畫室隨筆
舊作
泥眼
迷彩
謠曲仕舞圖
孟母斷機
友人
從絹與紙談及師徒關係
富於雷同性的現代女流畫家
肆 日常的風情 日常の風情
能樂:極致簡潔之美
無表情的表情
就算業餘愛好也做好
九龍蟲
北穗天狗之旅
車中有感
藝術三昧即信仰
珍貴的往昔,迎來兩千六百年
上村松園
喜多川歌麿
鏑木清方
上村松園年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上村松園(1875~1949)
生於京都,活躍在明治、大正、昭和年間,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美人畫畫家。十二歲習畫;十五歲以〈四季美人圖〉參展第三次日本內國勸業博覽會,獲一等褒獎;一九四一年成為日本帝國藝術院最年輕會員;一九四八年成為「日本文化勛章」首位女性獲獎者。代表作有〈序之舞〉、〈娘深雪〉、〈花筐〉、〈焰〉、〈草紙洗小町〉、〈砧〉、〈侍月〉、〈母子〉、〈夕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