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墨寸丹:古札中的世道與人心

,

作者:李世恩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99841

$88.25

產品號碼: 167748 貨號: 9787100199841 分類: , 標籤: , ,

該書以珍藏於隴東民間清末至民國初年三四十年間的79通不同作者的書劄為物件,用解讀文章+書劄圖片+書劄釋文的組合,以獨具慧眼的史學洞見、文學筆法和書法美學,從一封封往來於官衙、學舍、旅邸、商肆、豪門、茅廬的書劄中,抽絲剝繭、條分縷析,解讀出隱現在彩箋深處的國運興衰、世路窮通和人情冷暖,為“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做了一份鮮活的注腳。一冊在手,可神遊百年之前,視通萬里之外。

可讀性:文史同輝——以散文化的手法,深度解讀書劄,青眼名家,不薄寒士,神交古人,情托知己,透過一個個具體而微的事件,與人物同悲歡,和時光共沉浮,展開了一幅幅真切感人的生活畫卷,溫潤如玉,化人無聲。

可賞性:辭翰雙美——書劄圖片的展示,猶如為彼時彼地的進士、舉人及普通讀書人們,舉辦了一場別出心裁的書法小品大展,因緣際會,濟濟一堂,無意而工,佳作紛呈,既呈典雅醇厚的文辭之美,也現春紅秋紫的翰墨神韻。

可視性:圖文並茂——36篇解讀文章、79通書劄釋文及175幀書劄圖片巧妙組合,三位一體,相映成趣。希望讀者翻閱起來,能如曲徑通幽,水複山環,於不經意間移步換景,豁然而成另一番景致。 
 

目錄

隱沒在成紀女子失蹤案背後的義渠逸史
——西漢隴西郡守武啟致義渠右王太子木牘兩通(前 176)   1
名將文武自一流
——南宋抗金名將劉錡書劄拓片兩通(1147 年後)   7
高蹈不群的遺民遺韻
——明遺老王瓆《娛老雅社題辭》(1651)(九世孫、靜甯進士王曜南抄錄)   15
翩翩出山淒淒歸
——靜甯大挑一等舉人、浙江候補知縣張孝友家書一通(1879)   21
誰沒有一本難念的經
——三水財主唐鴻序與鎮原寒士張與齡往來書劄三通(1880 年前後)   29
鄉野的樂趣與清歡
——鎮原進士李清鑒、鄉紳馮景宸致同鄉張鹿臣書劄各一通(1880 年前後)   43
一名農家子弟的舉業日常
——鎮原廩生、省立蘭州求古書院學生張宸樞稟父書兩通(1883)   53
功名路上的艱難跋涉者
——鎮原舉人張宸樞稟父書、示妻書共三通(1891—1901)   67
政聲人去後
——長沙進士、隆德知縣盧世堃致營守備黨志振書劄一通(1892 年前後)   80
如此翰墨足可傳
——涇州拔貢、鏡清書院山長許穎悟致同年張宸樞書劄一通(1895)   85
士人的尊嚴和卑微
——平涼拔貢、縣吏王維本致同年張宸樞書劄一通(1896)   91
盡是讀書誤營生
——鎮原童生張五十兒致平番縣教諭錢旭東書劄一通(1896)   99
契闊十年話同門
——會甯進士、兵部主事秦望瀾致學友張宸樞書劄一通(1898)   106
鳴琴而治談何易
——通山進士、鎮原知縣汪宗翰致高平講舍山長張宸樞書劄一通(1898 或 1899)   115
一名縣衙小吏的困頓生涯
——鎮原增生、縣衙典史張玉璽致族叔鼎臣、鹿臣書劄共三通(1900 —1901)   123
世紀之交的大潮和浪沫
——鎮原增生、縣衙典史張玉璽致族叔鹿臣、鼎三書劄共六通(1900 —1906)   139
家有三石糧 也當孩子王
——涇州鄉紳宋兆祥、商人王世俊致鎮原鄉紳張鼎三書劄共三通(1902 年後)   168
駢儷藻飾,是最好的應酬語
——鎮原歲貢、碾伯縣訓導范敬宗致同鄉張與齡,新軍營官士貞致友人書劄
各一通(1880 年前後 / 1905 年後)   179
曙色微露的武昌與隴頭
——靜甯籍湖北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生李寶善致鄉友吳錦江書劄五通(1909 —1911)   188
落在處方箋上的教養和溫情
——靜甯籍湖北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生李寶善致鄉友吳錦江書劄兩通、湖北陸軍
第三中學堂醫官黃錫源處方箋兩幀(1909)   209
避秦何處是桃源
——靜寧籍駐滬日本總領事館譯員受慶龍致鄉友吳錦江書劄一通(1910)   218
都督剪辮 茲事體大
——甘肅都督府軍政處教育科額外委員李寶善致鄉友吳錦江書劄一通(1912)   224
易代之際的靜寧州(縣)臨時議會
——膚施籍靜甯知州蔣廷奎、靜甯縣臨時議長張子培致議員吳錦江便函  
各一通(1913)   230
多少鮮活的名字都隨風飄散
——甘肅都督府軍政處委員李寶善致鄉友吳錦江書劄三通(1913—1914)   236
道司官員任命時的一段秘聞
——平涼縣議會致靜甯縣臨時議會公函兩通(1913)   246
丁令重歸化鶴猜
——蘭州進士、靜甯縣知事王烜致縣臨時議會便函四通(1913)   256
幹才惜未盡其才
——甘肅財政司長田駿豐、天水縣議會致靜甯縣臨時議會便函各一通(1913)   267
基層政治的一縷新風
——靜甯縣臨時議會致縣知事王烜便函三通(1913)   275
民國初年縣級議會工作管窺
——有關靜甯縣臨時議會便函五通(1913)   282
犯顏抗命的一道檄文
——伏羌縣臨時議會致靜甯縣臨時議會公函一通(1913)   292
化宿怨而變為和平
——伊斯蘭教名人馬元章致靜甯縣臨時議會便函一通(1913)   300
遠遊何時賦歸田
——綏來縣署賬務總辦、葉城縣國民學校教員李寶善致鄉友吳錦江書劄兩通
(1914/1916)   308
一位鄉下讀書人的居家交遊
——靜甯鄉紳吳錦江與友人往來書劄三通(1909/1913/1922)   322
國士家常話 也作金玉聲
——桂林進士、民初奇才、前廣西省長張其鍠致慶陽縣長張翹書劄兩通(1925)   334
學養在一筆一畫間
——隴上教育家、省立靜甯中學創始人王爾全生物筆記(或教案)一幀
(清末或民國年間)   369
翁婿間的詩意筆墨
——隆德名士雒文麟書《佩文詩韻》及劉思恭跋語墨蹟欣賞(1949)   373
 

作者介紹

李世恩

生於1966年,甘肅靜甯人,曾從事教育、新聞和政務文秘工作,先後任《平涼日報》副總編輯、平涼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11年至今任平涼市文聯主席。詩歌、散文、評論、文史隨筆百篇(首)刊於《飛天》《文匯報》《中國文化報》《甘肅日報》等;擔任總撰稿之一的《西北望崆峒》等電視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播出。著有散文集《芳鄰》(蘭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編輯《李慶芬詩文集》(三秦出版社,1999年)、《隴頭鴻蹤》《春秋逸譚(上、下)》(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等。

出版地

大陸

出版日期

08/01/2021

印刷

單色印刷

版別

初版

裝訂

平裝

語系

簡體中文

頁數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