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 (平裝)

,

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作者:詹姆斯·葛雷易克

譯者:賴盈滿

出版社:衛城出版

ISBN:9789868729520

$18.25

產品號碼: 115210 貨號: 9789868729520 分類: , 標籤: , , , , , ,

未來決定於當下我們對自身的理解,資訊世代絕對不可忽略的一本書。


  人類從食物採集者變身為資訊採集者。──麥克魯漢


  我們當前的生活被臉書、Google、手機、電腦、網路層層穿透,層層包圍。人與資訊科技的交融共生顯然還會以更快的速度進展。這令人眼花撩亂的一切究竟從何而來?對於人類甚至整個世界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資訊氾濫、資訊過多妨礙知識吸收、資訊疲勞……這都是常聽到的抱怨與警告。然而這已不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提出類似看法,歷史上每一次的技術創新,都會引起社會的疑慮與討論。


  我們身處於演進迅速的資訊時代,無論你是科技的樂觀者、憂慮者、反對者,都應該看這本書!


  資訊演進史中某些關鍵人物建構了我們當前對於「資訊」的理解:巴貝吉,第一臺機械計算器發明者;艾妲.拜倫,詩人拜倫早逝的聰慧女兒,也是世上第一位真正的程式設計師。還有核心人物如摩斯和圖寧,以及資訊理論發明人夏農。


  資訊時代真正的突破性進展來自1948年貝爾實驗室一位年輕研究員的論文,這個名叫夏農的青年替「資訊」下了明確嚴格的定義,並發明「位元」一詞做為資訊的基本單位。如同牛頓將「力」、「運動」等向來含糊不清的詞彙變成可以用數學精確表達的概念,造成物理學的空前躍進一樣,資訊科學也從此一飛沖天,席捲整個世界。


  但資訊的故事並非始於1948年,本書更往前追溯,述說數位時代之前,人類史上各種儲存資訊、處理資訊以及傳播通訊的方法和工具。作者從非洲會說話的鼓聲開始,一路從口語詩歌和文字之間的鬥爭、蒸汽時代的計算機與運算程式、電報與摩斯代碼的發明、電話的興起,談到電腦、人工智慧、網際網路、Google、臉書和推特。同時也清楚解釋資訊理論對生命科學與物理學的深刻影響,如何導致我們對世界與生命本身的理解產生巨大變革。


  作者葛雷易克是全球頂尖的科普作者,處女作《混沌》影響既深且廣,《資訊》是他花費七年時光寫就的扛鼎之作,將科學、歷史、社會現象與人物傳記鎔鑄為一體,充滿趣味,既是一本深入淺出解釋科學概念的科普讀物,也是一部人與資訊的文化史。


  《資訊》在美國一出版立即獲得各大媒體盛讚,幾度進入AMAZON銷售排行前十名。不但成為AMAZON當月選書,更被列入七月剛公布的AMAZON嚴選2011上半年最重要特價圖書之一。本書目前已售出19種語言版權,同時也獲選為《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促發思考的夏日推薦書單」第一名,且是美國數理資優高中生的必讀作品。


作者簡介


詹姆斯.葛雷易克 James Gleick


  葛雷易克是全球頂尖的科普作者,他的處女作《混沌》影響既深且廣,不但入圍美國國家書卷獎及普立茲獎決選名單,並在世界各地掀起暢銷與討論的熱潮,「蝴蝶效應」一詞更因此書而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用語。後續發表的《理查.費曼:天才的軌跡》與牛頓傳記同樣是科普領域中備受讚譽的典範作品,皆進入當年度的普立茲獎決選。《資訊》是葛雷易克花費七年時光寫就的扛鼎之作,不容錯過。


譯者簡介


賴盈滿


  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專事翻譯,譯有《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娥摩拉》和《神話簡史》等書。

目錄


推薦序 / 黃哲斌

前言

1 會說話的鼓聲

2 不朽的字

3 兩部字典

4 讓齒輪思考

5 地球的神經系統

6 新線路,新邏輯

7 資訊理論

8 資訊的轉向

9 熵及其惡魔

10 生命密碼

11 進入迷因池

12 隨機感

13 資訊是物質

14 洪水之後

15 每天都有新消息

尾聲

致謝

註釋

參考書目

譯名對照

出版地

台灣

出版日期

09/01/2011

印刷

單色印刷

版別

初版

裝訂

平裝

語系

繁體中文

頁數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