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
★ 獨特雙書封設計 ★
單書封面使用「暖醫版」設計,書外加贈「熱血版」書衣,
讓讀者一次收藏 熱血+暖心 的阿金醫師!
我 是 陳 志 金, 是 一 位 ICU 重 症 醫 師。
不是五大科(內/外/婦/兒/急診)的重症醫師,
而是在加護病房、與死神拔河、與時間賽跑的重症醫師。
處於天人交戰的關鍵時刻,擊垮我們的是人性,往往不是病毒!
自詡為『鬼門關前守門員』的阿金醫師,看見每個家庭背後的感動與離奇,
看到那些不為人知卻必須被知道的事。
醫師不是神,但無時無刻都在想努力治好病人。
別讓扭曲的價值觀與投機分子,摧毁醫病之間的信任關係。
★面對救不回的病人,要想辦法救家屬
★器捐不用等往生,活著可以捐『聲音』
★護理師的辛苦,只有『珍奶』最清楚
★天邊孝子症候群的終極解藥是『糖(SUGAR)』
★民代選民服務,與其關說不如給實質幫助
★就醫錄音、搶當VIP的你,失去了什麼…
PART 1 ▍熱血暖醫
我不是在ICU裡,就在前往ICU的路上
.人都將使用到的重症醫療,正面臨人員與資源短缺的危機。
.病患或家屬的『奧性』行為,讓醫師正確診斷率下降。
.醫療上的『悔不當初』很常是『鐵齒』與『巧合』所造成。
.用『糖』治療天邊孝子,5個方法讓醫病雙贏,皆大歡喜。
PART 2 ▍白目憤青
阿金醫師『勇敢而發』真心話大冒險
.暴言暴行加速醫療崩壞。打醫生的孝子需道歉的4個理由。
.護理師上班愛喝珍奶,可能是勞動條件需要改善的指標。
.重症醫師與神明為友,讓家屬知道「我與他們站在同陣線!」
.深夜產房人力單薄。精選的剖腹時刻,是好命還是玩命?
PART 3 ▍結束,不結束
當生命走到盡頭,會用另一種形式開始
.急救簡單,決定不救反而難,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家屬做抉擇。
.面對無法救治的病患要『救家屬』,設法解除他們的內疚。
.別讓你以為的急救成為折磨,學習『放下』是永遠的課題。
.器官捐贈在轉念後形成。轉念,是從悲傷中跳脫的方式。
PART 4 ▍特別收錄
那些『武漢肺炎』教我們的事
.適度的恐懼是一種提醒,過度的恐懼會綁架「理性」。
.趁機停下腳步檢視「什麼事明明不合理,卻日復一日進行?」
.面對生病至親也不該奮不顧身,因為病毒沒在認親情的。
.終結恐慌。從非常時期的不便與轉變中,學習正向思考。
第二冊
ICU重症醫療現場2:用生命拚的生命
治療不光是為了躺著的病人,同時為了可能會遺憾一輩子的家屬。
即使只有一線生機,我也願意和他們一起拚一拚。
│
恐懼、貪婪與無知都在考驗人性,在生死交關的加護病房(ICU),呈現的往往是最真實的那一面。
█ 看過這本書,他們這樣說 █
楊斯棓_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他是全天候的蝙蝠俠。加護病房的陳醫師,總有幾十位病人跟家屬需要他醫治及溝通,而粉專的陳醫師,一發文往往療癒數萬到數十萬人心。
溫美玉_全臺最大教學社群「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陳醫師不斷從病人及家屬的回饋中,修正應對姿態。借鏡陳醫師的經驗與智慧,能立即應用到家庭及教室現場,讓所有人在關係裡都是贏家。
詹皓凱(Dr.Bird)_泌尿專科醫師、漫畫家
仗義執言下,阿金有著一顆暖心。他把「ICU」轉化為「I See You」,先了解家屬情緒背後的不安和期待,才能站在同一陣線對抗疾病。
吳淋禎_護理師、TED x Taipei 講者
你將看到阿金醫師用智慧化解家屬的糾結和爭執,並巧妙的在醫、護、病之間穿針引線、創造三贏。在生命不能圓滿的當下,至少每個過程都能圓融。
曾毓林_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
縱觀在多個平臺上的陳志金醫生,不只是「金」,其價值直逼一顆鑽石。不管在哪裡、身處在哪個領域,都用盡各種方法彌補,醫病間的資訊落差。
█ 內容介紹 █
不要用醫學專業來概括家屬的想法,因為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是情感的對話。
Part 1/那些看不見的輔助治療
*不要低估未知世界的力量,尤其當病人跟家屬都深信不疑時。*
. 「擲筊問看看?」家屬擔心自己的決定是放棄,就想辦法問病人
. 發會診單給神明、與乩童當夥伴,都是家屬為家人盡一分心力
. 不讓「留一口氣回家」成為折騰,只需要形式上與情感上的微調…
Part 2/用生命拚的生命
*每一個新的開始,都可能是拚了命掙來的。*
. 懷孕未滿3個月⋯說與不說,無關禁忌,是當事人願意不願意
. 疫情下的意外人生,重拾的親子之情,與那些期待被失去的記憶
. 多少人冒著生命危險在救人,不只搶時間,還有一個家的幸福…
Part 3/ICU偵探事件簿
*魔鬼藏在細節裡,你以為的這樣可能是那樣…*
. 卡到陰了嗎?一場小小的交通事故,一個意外被聊出的腦腫瘤
. 清醒的植物人?呼之欲出的答案,卻面臨一次次的線索中斷
. 一個撤回DNR的決定,在生死交關的現場,看見人性最真實那面…
Part 4/有一種信任,叫同理心
*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行為,換位思考,才是真正「為他好」。*
. 打不打新冠疫苗?數據外的情感考量,更需要充分溝通與討論
. 有些話需要問,但不必一直問,避免把心理那道陰影越畫(話)越深
. 終結「大年初二症候群」,返鄉遊子必須知道的4個方法…
第三冊
【限量簽名版】ICU重症醫療現場3:當個更有溫度的人
【內外雙書封設計】
你可以比你想的還暖!
一個簡單、雞婆的舉動,讓載浮載沉、找不到方向的人安定下來,
讓受傷的心得到療癒,讓「善的循環」就此展開。
**無論在什麼位置,我們都可以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來來去去的病人,是最好的同理心教材。
讓人逐漸學會「解讀」那些看了一頭霧水的舉動,讓人深刻體會醫療不只是冷冰冰的議題,而是有愛、有關懷、有溫度的救治。
★生死邊緣的觀察_那些用「心眼」才看得見的隱藏版需求
「我們想要開車把他載回去。」同理家屬的為難
「你明明說可以轉病房了!」等床等到生氣的阿嬤
「具體怎麼做,我給你建議。」一體適用的老公處方箋
★好好說再見_那些沒有準備卻必須面對的揪心時刻
「你照顧過往生的病人嗎?」ICU的第三種選擇
「等等,還有一個人要來!」家屬到了,才可以死?
「我喜歡這樣的醫病關係。」阿嬤合起來的嘴巴
★遺憾,是一種禮物_那些不存在的早知道與必須被理解的決定
「為什麼想當醫師?」我要幫母親報仇
「你會CPR 嗎?」就事論事的殺傷力
「她能撐到母親節嗎?」最後一個「有母親的節」
★刻在我心裡的名字_那些為我的人生持續加溫的每個你
「希望以後能幫助更多人。」十七歲的她們
「你沒有媽媽!」不,我有五位媽媽
「我被轉學三次。」一輩子的貴人師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志金
姓名:陳志金(阿金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睡眠中心主任
.奇美醫學中心呼吸治療科主任
ICU(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座右銘是「救病人,也要救家屬」。由於出身貧窮,早年喪母,更能同理病人與家屬立場。在安寧善終、器官捐贈等方面推廣不遺餘力,以關懷為出發點,協助家屬轉念、解除內疚與自責。
經營「Icu醫生陳志金」粉絲團,分享感動故事、剖析醫療時事,追蹤人數超過 32 萬,單篇貼文觸及人次多達數百萬。論點精闢,見解獨到,文筆灰諧,化繁為簡。
尤其在新冠(COVID-19)疫情時代,提供正確、正向、容易理解的資訊與建議。
致力推動良好醫病溝通,避免不了解、不信任造成的對立與衝突。積極投入以「醫病共享決策」方式,陪伴家屬走過每個天人交戰的抉擇時刻。
【獎項】
.衛福部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個人獎 (2023)
.《早安健康》年度社群影響力人物 (2021)
.推廣器官捐贈獎 (2020)
.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 (2018)
.奇美醫學中心領航傑出教師 (2020、2017)
相關著作:《ICU重症醫療現場3:當個更有溫度的人》《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
相關著作:《ICU重症醫療現場3:當個更有溫度的人》《【限量簽名版】ICU重症醫療現場3:當個更有溫度的人》《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