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特•莫屈
大師開課!拍電影的教科書
電影導演、剪接師、音效設計、故事編劇必看!
剪接心法∣電影製作∣鏡頭運用∣配樂混音∣小說改編
《英倫情人》原著作者 VS.《教父》剪接•音效鬼才
金獎級的對談火花,激發大師級的故事力
●本書榮獲──
【美國剪接師協會特別獎】
【日本最具權威 《電影旬報》年度十大電影書】
專業剪接師大讚: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剪接教科書
●奧斯卡獎剪接教父傾囊相授──
CASE by CASE 細部拆解經典電影的製作與思考!
《現代啟示錄》、《英倫情人》、《教父》、《對話》、《茱莉亞》、《星際大戰》
《天才雷普利》《布拉格的春天》、《第六感生死戀》……等。
●剪接師之眼!一句話說中拍電影的神髓──
關於電影導演:
◎電影製作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希區考克式,另一種是法蘭西斯.科波拉式。前者已經在創造者的腦子裡完成;後者則在過程中成長壯大,不停地集聚新生力量。
◎只要相愛的人們在電影高潮時是在一起的,電影就會被看成是大團圓,哪怕這時有一千架敵機正向他們迫近。
關於剪接師:
◎剪接師的任務就是操作觀眾注意力的焦點。在剪接點上,考慮的是觀眾眼睛看著哪裡、往什麼地方移動,以及移動的快慢。
◎就算畫面是精心設計的,也要彷彿是被偶然看見一樣。
關於音效混音:
◎電影音樂是作為抒發情緒的功用,而非製造情緒。
◎當對話變得稀少,會促使觀眾更專注在影片裡的聲音上,並將之視為語言。
關於電影編劇:
◎想要用寫作來改變某人的想法是徒勞的,你只會證實讀者他們自己的想法。
◎一部電影如果讓你感覺不錯,它一定是表達出你個人內心的某種祕密。
【剪接,完整了一部電影!】
本書透過一部電影最核心的創作者之一,華特•莫屈這位教父級剪接師的獨特視角,來探討電影創作過程的藝術特性,同時也更具體的探討處理影片中的種種問題,例如:如何避免系列情節的瓶頸;如何在影片開始的第幾分鐘做一點小小改變,以挽救第53分鐘的一場戲;如何透過增強靜默感來加強戲劇張力;甚至是如何掩蓋一個大漏洞大缺失……因為某場關鍵情節根本沒有拍攝。
主談人莫屈在書中,透過作者翁達傑的提問與互動,解說並示範了大量實用而獨特的理論,他分享了如何透過對於故事的微妙觀察、人物的一個角度與眼神、所屬的空間環境、聲音的運用……整合出一部動人的電影。
剪接的存在,不只是單獨一場戲的處理,而是對於整體結構的深刻理解。
本書特色
※實例說明!經典電影當教科書,從人物、場景、聲音、時間感……細部剖析。
※珍貴手稿!一窺科波拉、威爾斯的劇本筆記、備忘錄,跟著名導思考影像運作。
※學!華特•莫屈《英倫情人》剪接筆記大公開,教你如何建立資料庫。
※看!圖文對照深入說明,提供經典鏡頭、工作現場、幕後影像,展現電影製作的細節。
※談!從剪接角度,教你看懂影像的敘事與邏輯;從音效角度,告訴你情緒導引重要性。
目錄
致中文世界的讀者
引言—剪接師之眼,看電影創作的過程與藝術性
對話一•舊金山──重剪《現代啟示錄》深入探討電影製作
01 謙卑的聲音景觀
02 高中生機密
●【對談之外】「像我一樣古怪的人」—喬治•盧卡斯
03 影響
04 導演與剪接師
05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06「第一次」只有一次
07 黑暗時代
●【對談之外】「莫屈拒絕替人頭朝下的畫面做電影混音!」—法蘭西斯•科波拉
08 現代啟示錄的今與昔
09 燃燒的賽璐珞
10 馬龍•白蘭度
11 韋勒的凝視
●【對談之外】演員與剪接—華特•莫屈
12 新增的場景
13 法國人的幽靈
14《現代啟示錄重生版》
對話二•洛杉磯──科學、聲音、小說對電影製作的關鍵影響
01 車輪誕生的恰當時機
02 殺人音樂
03 五種類型的模棱兩可問題
04 兩則流言
05 魔鬼的發明
06 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07 音效中的意涵
08 小說與電影的豐富性
09 約伯式的悲劇時刻
10 WIDEO
11 活的「非電影」方式
對話三•紐約──關於剪接《對話》和《歷劫佳人》的剖析
01 《對話》的剪接
02 隱身的搭檔
03 小調鍵盤
04 手掌下面藏了什麼
05 在真實的夜晚拍「夜景」
06 不對勁的回聲
07 最有表現力的角度
●【對談之外】「彷彿是奧森正在傳真筆記給我們」—里克•施米德林
對話四•舊金山──偶然性與藝術創作
01 影響
02 負二十個問題
03 強制空閒期
04 電影製作的兩種路徑
05 他為什麼更喜歡那樣
06 家庭生活
07 事物之間的意外碰撞
08 鵝卵石、蟋蟀和扳手
09 藍色之死
10 一種誤讀
11 發散或匯聚
12 消失的兄弟
13 序幕
04 油彩鉛筆和即時剪接
●【對談之外】「等待挑釁」—安東尼•明格拉
對話終章•多倫多──導演、作家與其他身分
01 因不安而受賜福
02《天魔歷險》的劇本寫作
03 表面之下
04 里爾克的精彩詩句
05 夢境
華特•莫屈作品年表
致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可.翁達傑(Michael Ondaatje)
加拿大著名詩人、作家,1943年生於斯里蘭卡,11歲隨母親到英國,19歲移居加拿大,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他的作品兼具文學的語言美感和電影的視覺衝擊力,透過詩性直覺和敘事節奏的交揉變化,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目前為止,共出版六部長篇小說,十多部詩集,以及其他非虛構作品。其中,《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榮獲布克獎,並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執導,華特.莫屈(Walter Murch)剪接。
主談人簡介
華特.莫屈(Walter Murch)
新好萊塢運動中最為知名的剪接師與音效設計師之一,是少數同時活躍於影像與音效的工作者,為英美電影界公認的剪接領域權威,在好萊塢甚至有人稱他為「剪接教父」,同時也是柯波拉創立美洲西洋鏡電影公司的早期重要人物,曾多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美國電影學院大獎。
華特.莫屈曾剪接與參與音效工作的作品有:《對話》《現代啟示錄》、《教父2》、《教父3》、《布拉格的春天》、《天才雷普利》、《冷山》、《鍋蓋頭》,並以《英倫情人》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剪接獎、最佳音效獎。
同時也曾參與修復、重剪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歷劫佳人》。
譯者簡介
夏彤
畢業於北京大學,從事過廣告創意、國際文化交流等多項工作,自加拿大艾米利•卡爾藝術大學(Emily Carr University)電影系畢業後,作品多次參加國際電影節並獲大獎。2007年應邀在中國中央美術學院電影系任職至今。譯有《剪接的法則:這樣剪,故事才好看!柯波拉、盧卡斯一致推崇,好萊塢剪接教父執業生涯的獨門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