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並非一本討論技術的書籍,而是希望能讓讀者了解VR的發展歷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原本只能在實驗室看到的研發、或是遊戲玩家們的小眾技術,變成了重要的主流技術,並應用於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回溯到本書的主題「VR的乘法關係」,我們可以理解為現在最熱搜的元宇宙其實也是VR的一種乘法關係的大躍進。雖然元宇宙還需要時間繼續催化和推動,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在後疫情的新常態生活中,虛擬世界的應用將會持續演化與融合在我們生活中,也提供未來人們更多元的交流平台。看完這本書,或許會發現新冠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不僅提供原本停滯不前的虛擬實境一個新的舞台,也快速提供虛擬實境跨領域的機會。
目錄
前 言4
緒論6
1. VR的過去
VR的前身11
初步的五感互動經驗17
VR的航空夢20
初步建立統一名詞26
快速研發的發展27
跨出實驗室33
手機與VR設備的結合38
VR發展的百花齊放40
2. VR的跨域應用
VR x 高危險性訓練44
VR x 教育48
VR x 藝術52
VR x 導覽57
· 博物館導覽 P57
· 活動型導覽 P59
VR x 建築古蹟61
· 虛擬長安城 P64
· 虛擬聖索菲亞教堂 P66
· 萬圓之園 P69
· 日本軍艦岩 P71
· 虛擬劉銘傳 P73
· 虛擬建築古蹟壁畫文物保存 P76
VR x 建築應用79
VR x 傳播、社交、會議82
3. VR的下一步: VR /AR/MR/XR、元宇宙、以及其他
AR89
MR和XR94
元宇宙95
結語101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芝瑜 博士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交通大學博士,現職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建築學系系主任、以及VR整合研究中心主任,並獲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全球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 AMP)、美國知名設計大獎IDA台灣總顧問等,同時也是全球建築城市美學活動Open House Taipei總顧問,推動【打開台北】活動並且致力於城市美學力的推廣。曾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學院、泰國KMUTT建築系等進行演講。錄製的節目有大愛電視台紀錄片【地球證詞】新加坡大未來節目、【地球證詞】Zaha Hadid節目、台北廣播電台【台北進行式】等。
銘傳大學VR整合研究中心的四個研究型實驗室分別進行多方位的研究與應用整合工作;為因應未來虛擬實境的運用與發展,作者於2017創立VR整合研究中心,並推動VR/AR/360微學分課程,進行VR普及的工作。中心運用虛擬實境技術建設數位古蹟資料庫,已完成的項目有虛擬劉銘傳、虛擬詩經、VR易經、龍山寺VR360、VR眷村等。另外,作者擔任銘傳大學建築系主任期間,推動一系列跨領域偏鄉實構築計畫,並結合VR、AR、無人機基地探勘等新科技的應用,進行偏鄉實構築服務的社會設計責任。曾帶領團隊針對南投原住民偏鄉的半穴居,進行虛擬實境資料整合、以及比亞外偏鄉的VR360紀錄等計畫,活化虛擬實境技術的功能性,同步應用於教學與偏鄉服務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