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茶入門

,

作者:劉勤晉, 周才瓊, 葉國盛

出版社:崧燁文化

ISBN:9786264167345

$57.00

產品號碼: 268770 貨號: 9786264167345 分類: , 標籤: , , , , , ,
一葉知乾坤,從茶看見自然與人文的交會
從製茶工藝到品茗哲學,一次讀懂茶的全貌與風味之道

  茶,是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一種日常飲品,更承載著文化、美學與身心健康的多重價值。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茶的世界,從自然科學到人文民俗,全面探索茶的魅力。

  首先介紹茶樹的起源與植物形態,從生態特性、採摘方式到栽培管理,呈現茶葉作為植物的自然生命力。接著,作者深入解析各類茶的分類與加工工藝,如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揭示它們獨特風味背後的製作奧秘。

  書中亦說明茶葉審評與品質管理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方式,讓讀者掌握如何分辨好茶。關於茶葉的保存,則從環境條件到倉儲實驗,批判性探討「越陳越香」的觀念。此外,也帶領讀者從「喝茶」邁向「品茗」,涵蓋器具美學、水質講究與不同時代的品飲方式。

  在保健層面,書中科學說明茶葉中的活性成分、功能與安全性,提供健康飲茶的實用建議。文化層面則涵蓋中國三千年茶史與五十六族的茶俗,從「客來敬茶」到「年節祭祀」,展現茶與人情、禮儀密不可分的關係。

  書末更帶讀者踏上茶馬古道,描繪川藏古道的茶路艱險與茶俗傳承,並回顧茶如何飄洋過海、風靡世界,影響東亞、歐洲與美洲的飲食文化。

  這是一本揉合歷史、科學與藝術的茶學入門書。作者以數十年研究與實作經驗,將茶的知識化為易懂、實用又富啟發的內容,是茶文化愛好者、初學者與專業人士不可錯過的閱讀之選。
 

目錄

第一章 茶的起源與植物形態
第一節 茶樹起源與茶名變遷
第二節 茶樹形態與植物學
第三節 茶樹生態與生長習性
第四節 茶葉採摘與科學管理

第二章 茶的分類與茶葉加工 
第一節 茶的命名與分類
第二節 綠茶「清湯綠葉」之謎
第三節 烏龍茶「岩骨花香」之源
第四節 紅茶「自體發酵」之解
第五節 普洱茶「切油化脂」之理
第六節 花茶「沁人心脾」之道

第三章 茶葉審評與品質管理
第一節 茶葉審評原理與意義
第二節 茶葉審評環境與裝備
第三節 茶葉審評方法與技巧

第四章 茶葉儲存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環境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第二節 常規茶葉儲存保鮮方法
第三節 城市普洱茶倉儲放試驗
第四節 質疑「越陳越香」

第五章 茶的品飲與鑑賞
第一節 從「吃茶」到「品茗」
第二節 煮茶辨水論山泉
第三節 飲茶器具的種類及鑑賞
第四節 近代各類品茗法

第六章 茶的保健作用
第一節 茶的功能成分
第二節 茶的保健作用
第三節 茶葉功能成分的代謝和安全性
第四節 茶葉功能成分的應用
第五節 合理飲茶與健康

第七章 茶史與民族茶俗
第一節 三千年流傳有序
第二節 五十六個民族皆飲茶
第三節 「客來敬茶」講禮儀
第四節 「三茶六禮」內涵深
第五節 「年節祭祀」念親恩

第八章 解碼神祕「茶馬古道」
第一節 為「茶馬古道」正名
第二節 川藏茶路崎嶇艱險
第三節 青衣江畔磚茶香
第四節 川藏茶路「背二哥」
第五節 茶馬貿易的經紀人與商幫
第六節 茶馬古道茶俗

第九章 神州一葉香寰宇
第一節 茶入東鄰傳禮道
第二節 葡荷輸茶入歐記
第三節 中國茶與美國獨立戰爭
第四節 大盜福鈞偷茶入印

第十章 溫故知新 創造未來
第一節 古代茶學 陸羽稱聖
第二節 陸羽《茶經》 傳為經典
第三節 百種茶書 承先啟後
第四節 風味德馨 為世所貴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勤晉

  博士生指導教授,茶葉研究所所長。從事茶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50餘年。主要研究方向製茶學與茶文化學,主參編《製茶學》、《茶葉加工學》、《茶文化學》、《茶學概論》、《茶葉市場貿易學》、《茶經導讀》等大學教材及《中國茶經》、《世界茶文化大全》等工具書編寫,著有《溪谷留香:武夷岩茶香從何來》、《普洱茶的科學》、《名優茶加工》等專著。先後在SCI及其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

周才瓊

  工學博士,食品科學學院教授。從事食品營養化學和茶葉功能化學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30餘年,主持和參加了多項重大茶及食品科研專案,發表相關論文90餘篇。主編《食品營養學》、《功能性食品學》,參編《茶葉化學工程》等教材。

葉國盛

  茶學系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與茶文化的教學與研究。點校出版《武夷茶文獻輯校》、《(雍正)崇安縣志》(合作)等古籍,出版《中國古代茶文學作品選讀》、《茶經導讀》(合編)等教材。
 

出版地

台灣

出版日期

08/20/2025

印刷

全彩印刷

版別

初版

裝訂

平裝

語系

繁體中文

頁數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