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學物理博士
王唯工教授 35年科學脈診心血精華
改寫近代西方血循環理論
重新定位中醫氣與經絡共振的科學脈絡
「氣行血」,氣血共振解開血液循環的奧祕。
血液為生命之泉源,心臟為血液之幫浦。
破解三大現代疾病,提出病毒、高血壓、心血管堵塞的辨證論治。
《氣的樂章》、《水的漫舞》延伸巨作
揭開氣血共振的奧祕!
王唯工教授繼《氣的樂章》、《水的漫舞》後再提出身體這個複雜的系統,究竟輸送血液的方式為何?《氣的樂章》中提出「氣」的觀念,指出共振是氣的源頭,因為是在最好的共振狀態,所以血液可以用很小的能量輸送。氣就是在血管及血液中傳送的聲波,本書將這個聲波在血管中的共振,與整個身體的共振做了更精確地描寫,王唯工教授延續氣與經絡共振理論,為發揚漢唐醫學的又一「氣」與「血」的響宴。
人類本身的氣血共振特性,係取決於以氣為藍圖的循環系統,這是從胚胎時期就已經開始的。透過這個循環系統,血管與血液提供了全身所需的氧氣與營養。本書解析血液運行的分配與調控,並深度探討了病毒感染 、高血壓、心血管堵塞在脈診臨床上的全新發現及其成因:
一、 病毒感染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免疫力降低及血液流動遲緩所引起的各種併發症,感冒就是最耳熟能詳的一個例子。
二、 高血壓最普遍的成因,是腦子缺氧。腦子缺氧可能是許多老化或慢性病的共同起源,其中失眠、老年癡呆、高血壓、腦中風等大病。高血壓的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肺功能不良,造成交換氧氣能力不足。
三、 俗稱心肌梗塞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無形殺手,一旦發作,不死也半條命,透過脈象比對,病患血液的堵塞點在中焦、在肺經,與膀胱經的交會點附近,也就是中醫所指之膏肓。
從脈診看病毒、高血壓、心血管堵塞在臨床上的發現及其成因
病毒感染
當人體受到病毒的感染,免疫力受到壓制,身體的反應與休克是有些相像的。當身體大量失血時,循環系統會關閉到手腳、消化系統等次要的組織,只維持心肺、腦幹等呼吸及循環的最原始功能。而對抗傷寒則是比較溫和的調整,可視為輕度的休克,血液也以維護心肺等重要器官為主,其他的功能,就以最低血液試著維持。當病毒急性感染時,免疫力就受到抑制,如果變成慢性而長期的感染,則可能併發甲狀腺功能、肝炎,甚至糖尿病、老人癡呆等更嚴重而難以恢復的慢性病。
高血壓
高血壓的可能成因,簡單來說是因為重要器官缺氧,而且這個缺氧狀態已無法以大小動脈的微調以及心臟壓出血壓波型的調整,來達到提供更多氧氣的目的。生理只好以病態的方式來補救這個器官的需求──升高血壓。引起高血壓最普遍的原因──腦子缺氧。腦子缺氧可能是許多老化或慢性病的共同起源,其中包括失眠、老年癡呆、高血壓、腦中風等大病。高血壓的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成因──肺功能不良,造成交換氧氣能力不足。當肺功能不良時,血液供應雖然沒有問題,但是血中的氧氣濃度卻不高,在血液的含氧量不夠的情形下,只好以增加供血量來補救。
心血管阻塞
俗稱心肌梗塞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無形殺手,一旦發作,不死也半條命。這個病可能就是古人所說的「病入膏肓」。在比對了病人的脈象後發現,血液的堵塞點在中焦、在肺經,與膀胱經的交會點附近,也是就中醫之膏肓所在。因為係血流堵塞的部位,病患在此位置附近的穴道,都會有瘀而呈黑色或暗紅色。這提示了經絡及臟象的觀念,以及內臟疾病可以外治的可能。要治療心肌梗塞,一方面要服用增強第四及第七諧波能量的歸經藥方。同時也要以外治方式將在膏肓附近穴道的瘀以外力協助化去,就能很快獲得改善,再經由脈診追蹤就能痊癒。
專文推薦
臺大榮譽教授 李嗣涔
古典針灸派傳人、《經絡解密》系列書作者 沈邑穎醫師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 黃怡超(按姓氏筆畫序)
目錄
關於《氣的樂章》二十周年新版——
從叛逆到承接父親衣缽
回憶父親的脈診之路 王恬中
二十周年紀念 系列推薦序——
他發現了中醫把脈的科學原理 李嗣涔
以科學之心引領世人領略中醫博大精深之美 沈邑穎
中醫科學化的實踐之道 黃怡超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氣與血
身體之組成與更新
血液是生命之泉源
心臟為血液之幫浦
第二章 病毒感染
感冒
膀胱經的重要
對抗傷寒之生理反應
疫苗是最偉大的發明
第三章 高血壓的辨證論治
高血壓
血液之分配與調控
高血壓之可能成因
加強系數
中醫對高血壓的看法
高血壓的辨證論治
第四章 氣血共振原理
血液流灌的方式
停留解波與駐波
迴圈的奧妙
肺循環是體循環的迷你版嗎?
體循環的設計
第五章 如果你是人體設計總工程師
循環系統上「理論」的要求
共振
如果你是設計總工程師
發生學
分頻供血的優勢
血液壓力波與交流電之傳送
環狀的末端
血循環與經絡的關係
第六章 總結
過去的研究結果
高血壓成因
心血管病成因
參考資料
補充說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唯工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醫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西醫鐘傑、崔玖等先進合作研究。 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