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被要求改進物體、想法和現狀時,他們更傾向於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因此,人們可能會直接用加法來解決問題,不去考慮做減法的解決方案可能更好。
參與者之所以鮮少提出減法方案,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這些方案的價值,而是因為他們壓根沒有考慮到這些方案。
這可能解釋了我們為何會受困於一些問題,包括超負荷的時間安排,制度性的繁文縟節,以及對地球的破壞性影響。如果不做出改變,我們就會錯失許多讓生活更充實、機構運作更高效、地球更宜居的途徑。
減法主張“少即是多”。減法是實現“少”的過程,但這與“少做事”是不同的。事實上,要實現“少”往往要做更多或者想更多。因此,減法不意味著極簡主義,不意味著無所作為或者反對技術,也不意味著尊奉某種閒適之道。
《減法》這本書探討了人們喜歡做加法的深層原因,並提供了一套反常識的減法思維法則,幫助我們規避思維陷阱,實現富足的人生。
目錄
中文版自序 學會給生活做減法
前言 減法的力量
第一部分 看見“更多”
第一章 “少”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第二章 人類做加法的本能
第三章 加法帶來了文明,文明帶來了更多的累積
第四章 時間、金錢與崇尚加法的現代社會
第二部分 分享“更少”
第五章 思維反轉:找到減法,分享減法
第六章 減法清單:使用減法改變系統
第七章 “更少”的遺產:人類世的減法
第八章 從資訊到智慧:減法實現富足人生
作者介紹
萊迪·克洛茨(Leidy Klotz)
“減法”的提出者和宣導者,其關於“減法”的文章登上了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封面;
維吉尼亞大學副教授,共同創立並指導了維吉尼亞大學的融合行為科學計畫。該計畫從事並支持應用型的跨學科研究;
曾獲得國家科學基金會一項非常有競爭力的獎項——“早期職業生涯發展獎”(CAREER)。該獎項是國家科學基金會通過INSPIRE計畫頒發的首批獎項之一;同時,他還獲得了超過1000萬美元的競爭性研究資助;
為在學術界和實踐領域兼具影響力的決策者們提供諮詢,並與美國能源部、美國國土安全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未來資源研究所、《自然》雜誌的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等機構合作;
《行為科學家》雜誌的專欄作家,也為《科學》《自然》等期刊雜誌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