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於2019年底的新冠狀肺炎病毒,可說是二十一世紀以來至嚴重、堪稱災難性的大流行病疫。至2022年8月底,全球確診病例按各國匯報統計近6.03億宗,死亡個案逾649萬宗。
新冠病毒帶來的不只是一場公共衛生安全上的災難,更是一系列對經濟商貿、就業民生、教育文化、社會生活、公共行政、公共服務、國際往來,以至民情和政治上的連鎖衝擊。不單考驗各國和各地的防疫抗疫手段成效,更是對其危機處理、管治思維、政府能量和政治領導能力的一次大考。
本書作者張炳良教授,專研管治及公共政策,在本書中,他通過危機管治的角度,探討新冠疫情如何演變成為全球化危機,並就一些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抗疫策略和表現作出比較。然後,針對香港在過去三年抗疫表現之得失,展示疫情如何考驗政府的治理能量、社會信任度和領導力。最後歸納一些國際性的重要經驗與教訓,以有助再理解抗疫應變之道及箇中的關鍵因素。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二十一世紀公共管治乃危機管治 8
第一部分:後新冠時代
第二章 由未名病毒至全球化危機 18
第三章 抗疫的危機管理及政治 32
第二部分:國際抗疫比較
第四章 國際抗疫比較:怎樣疫變?比較什麼? 46
第五章 東亞抗疫(一):中國內地、台灣 60
第六章 東亞抗疫(二):新加坡、韓國、日本 73
第七章 西方國家抗疫兩極化 86
第八章 歐陸混合模式及其他 101
第三部分:香港抗疫,三年跌宕
第九章 應變、圍堵(2020 年) 120
第十章 反覆、徘徊(2021 年) 133
第十一章 失陷、求變(2022 年) 144
總結 第十二章 終極考驗與啟示 160
後記 172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炳良
現任香港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兼任)及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䇿學部兼任教授。
張教授在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運輸及房屋局局長,並兼任香港房屋委員會主席、香港海運港口局主席、香港物流發展局主席、香港機場管理局董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董事及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董事。
張教授曾任香港教育學院(今香港教育大學)校長(2008-2012),期間致力爭取「正名」大學,提出「超越教育」(Education-plus)使命。他於2010年共同創辦亞洲公共行政學會,並曾任會長。
張教授1974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社會學及經濟學。其後於英國阿斯頓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及於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政府研究哲學博士學位。1986年投身學術界之前曾任職公務員十多年,在不同政府機關包括廉政公署工作。2016年獲英國阿斯頓大學頒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2017年獲香港教育大學頒授榮譽教育博士學位。
張教授專研管治、公共行政及公共政策,著作有15本專書、115篇國際學術期刊文章和書章,以及曾作無數主旨演講和學術研討會論文。近年由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中文論著包括:《不能迴避的現實──回顧任局長五年的房屋政策》(2018)【獲2018年香港金閱獎】;《不能迴避的現實──回顧任局長五年的運輸政策》(2018);《敢教日月換新天:香港反貪先鋒的崢嶸歲月》(2020)【獲2021年香港書獎】;及《二次過渡──香港2020政局反思:危機與前路》(2021)【獲《亞洲周刊》評為2021年全球華文十大好書─非小說類】。最新出版的英文學術專著有:Can Hong Kong Exceptionalism Last? Dilemmas of Gover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over Five Decades, 1970s-2020,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21);及Crisis Leadership and Public Governan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co-edited with Sandra van Thiel), Singapore and London: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2022, forthcoming)。
張教授長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1995-1997年擔任香港立法局議員,並曾出任多個政府公職,包括: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2005-2012)、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主席(2007-2012)、新機場諮詢委員會委員(1991-1998)、公務員薪酬及服務條件檢討專責小組成員(2002)、廉政公署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委員(2005-2007)及香港房屋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2007-2012)等。離開局長崗位後,2017年11月獲政府委任為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主席、及教育統籌委員會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並曾主持政府一專責小組,檢討香港自資專上教育(2017-2018)。